【
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指導江蘇省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建設,規范信息資源管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起草了江蘇省地方環境保護標準《水環境質量信息分類與描述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現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截止時間2021年4月9日。
近年來,環保物聯網示范工程在無錫市實施落地,示范工程搭建了市級環境質量信息平臺,對環境要素、污染排放要素及環境風險要素進行全面感知和動態監控,形成環保物聯網環境信息采集、業務共享交換和環境資源目錄三項體系標準,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現有環境質量信息在描述和分類方面并不全面,現有標準無法覆蓋所有質量數據的分類和描述,并且環境監控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對質量數據的描述也不全面,無法滿足信息化展示的精確性。
水環境信息資源產生于各級部門履行職責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這些信息資源是各部門開展相關業務的基礎和依據,在各行業管理、科學決策、對外服務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系統在水環境保護各級政務部門中的廣泛應用,為切實提高行業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水平,實現以信息資源目錄管理數據資產,使行業信息資源能夠“找得著、用得上、管得了”,從而有效支撐環保的建設和發展,水環境質量信息分類與描述規范編制工作勢在必行。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文件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無錫高科物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控中心、感知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等。
HJ/T 417-2007《環境信息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規定了水環境質量信息由水環境功能區劃、水環境質量數據和水環境質量報告組成,并給出了四級類目名稱和代碼,其中水環境功能區劃和水環境質量報告給出了四級分類。水環境質量數據的四級分類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數據、地下水環境質量數據、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數據、底泥及沉淀物環境質量數據、海洋環境質量數據和其他水環境質量數據,針對水環境質量數據未展開分類和描述,無法滿足江蘇省內生態環境廳及相關單位的水環境信息采集、交換、加工、使用及水環境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工作。
水環境質量數據可分為自動監測數據和手動監測數據。自動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的基礎及量化目標,定義了數據應具備的必要信息項,便于信息的交換共享。手動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數據,數據涵蓋了各類資源項及各項監測因子,滿足質量控制要求,提高水環境質量信息的可追溯性。本文件從自動監測數據和手動監測數據兩類質量數據定義水環境質量信息描述規范。
本規范引用的文件有:GB/T 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7408-2005 數據元和交換格式 信息交換 日期和時間表示法;GB/T 17295-2008 國際貿易計量單位代碼;GB/T 18391.1-2009 信息技術 元數據注冊系統(MDR) 第1部分:框架;HJ/T 417-2007 環境信息分類與代碼;ISO 24156-1:2014 圖形符號概念建模的術語工作及其與UML的關系 第1部分:術語工作中使用UML表示法指南(Guidelines for using UML notation in teminology work);ISO/IEC 19501:2005 信息技術 開放分布式處理 統一建模語言(UML)版本1.4.2(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distributed processing -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version 1.4.2)。
本文件規定了江蘇省水環境質量信息的描述屬性、信息模型、摘要描述以及信息擴展方法。本文件適用于江蘇省水環境質量信息系統建設及水環境質量信息資源管理。
本標準規范水環境質量數據內容,統一業務信息內容,提高水環境監管能力,對水環境監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