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為落實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關于印發〈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的通知》(環大氣〔2022〕68號)要求,結合山東省實際,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起草了《山東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行動方案》),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達到38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2.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不超過0.9%。
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雙碳”目標要求,開展大氣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將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個標志性戰役任務措施與降碳措施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優化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從源頭減少大氣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化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以石化、化工、涂裝、制藥、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為重點,加強 VOCs 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治理;開展低效治理設施全面提升改造工程,完成鋼鐵、焦化、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鋼鐵企業全面創 A。開展分散、低效煤炭綜合治理。嚴把治理工程質量,多措并舉治理低價中標亂象。
《行動方案》提出,強化科技支撐,開展 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研究,典型城市持續實施“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建設完善覆蓋重點區域、支撐 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的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絡和光化學監測網絡;加強污染源監測監控,大氣環境監管重點單位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并聯網穩定運行;對排污單位、社會化檢測機構加大監督抽查力度。提升監督執法效能,圍繞標志性戰役任務措施,精準、高效開展環境監督執法,在油品、煤炭質量、含 VOCs 產品質量、柴油車尾氣排放等領域實施多部門聯合執法。持續開展環保信用評價。
在臭氧污染防治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完善監測監控體系。提升未來10天臭氧污染級別預報能力。各市至少建成一處超級站并穩定運行,開展大氣環境VOCs組分和非甲烷總烴監測,并與省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加強涉VOCs重點工業園區、產業集群和企業環境VOCs監測,其中,化工園區、大型石化企業具備VOCs組分自動監測能力,實現聯網運行;加強光化學產物和衍生物的觀測能力建設;探索開展垂直方向上的臭氧濃度和氣象綜合觀測;建設公路、港口、機場和鐵路貨場等交通污染監測網絡。強化LDAR檢測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建設,2023 年年底前,石化、化工行業集中的城市和工業園區要建立統一的LDAR信息
管理平臺。
《行動方案》特別提到,各市要將VOCs和NOx排放量大的企業依法依規納入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覆蓋率不低于工業源VOCs、NOx排放量的65%。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自動監測設備數采儀采集現場監測儀器的原始數據包不得經過任何軟件或中間件轉發,應直接到達核心軟件配發的通訊
服務器。推動企業安裝間接反映排放狀況的工況監控、用電(用能)監控、視頻監控等設備。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配備便攜式VOCs檢測儀,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及石化、化工企業集中的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快配備紅外熱成像儀,提高現場快速檢測能力。加強無組織排放狀況監控,按照《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相關要求,將廠區內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監測納入排污許可證和自行監測管理。在典型城市持續開展“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加快適用于中小型企業低濃度、大風量廢氣的高效VOCs治理技術,以及低溫脫硝、精準噴氨等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研究分類型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和末端治理路徑。
在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指出,要重點核查車輛的車載診斷系統(OBD)、污染控制裝置、環保信息隨車清單、環保信息公開、在線監控等,抽測部分車型的道路實際排放情況,基本實現系族全覆蓋。在主要物流通道、集中停放地、物流園區、入魯主要通道等區域,開展柴油貨車排放常態化執法檢查。嚴厲打擊污染控制裝置造假、屏蔽OBD功能、尾氣排放不達標等行為。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