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范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遙感調查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目前,標準編制單位已完成征求意見稿,開始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進流域海域“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下簡稱“三個治污”)的重要舉措。落實“三個治污”,首要問題是要了解實際情況,掌握一手資料,進而提出針對性、操作性強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入河(海)排污口有多少、排到哪里、誰在排、排的是什么,是需要掌握的關鍵性、基礎性問題。只有真正摸清入河(海)排污口底數,才能進一步梳理分析問題及成因,開展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法治理,不斷改善流(海)域生態環境質量。
當前,有的地方視排查為簡單的體力工作,忽視現場工作的艱難困苦和入河(海)排污口分布的復雜性,工作方式簡陋、人員培訓粗疏、裝備配備不足、質量難以保障。有的地方將排查、監測、溯源等多項工作齊頭并進,時間短、環節雜、信息多,對工作人員要求高、壓力大,數據容易失真。總的來說,按傳統的思路推進工作,難以實現“排污單位-排污通道-排污口-河流海洋”等排污鏈條的打通,需要加強有關工作的引導。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 指導和規范各地開展入河(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入河(海) 排污口排查中資料收集整合、踏勘訪談、航空遙感、圖像解譯、排污口判別、信息登記、問題排污口篩選、熱點區域靶向分析、技術裝備詳查等方法,以及方案制定、質量控制、成果提交的要求。
本標準制訂的目標是形成一項相對成熟、 覆蓋全面、 指向明確、 適用性強、 具有總體指導性的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技術規范。
本標準制訂主要依據《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方案》 , 并參考了《河湖開發治理保護情況普查實施方案》 《渤海陸源入海污染源排查方案(試行) 》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入河(海) 排污口普查與監測技術規定》 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適用于入河(海) 排污口排查工作。(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