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一直以來,我國生鮮需求較大,相應的產品供給端出貨量也很大。新鮮產品批量長途運輸成為常事,隨之供應端食品損耗問題也就凸顯出來。近年來,隨著冷鏈、保鮮技術、加工環節的不斷優化,為減少食品損耗提供了優質方案。
運輸是食品大量損耗的重點環節。據悉,我國糧食運輸過程中的損失率在10%左右,果蔬類食品的損失率則達到15%至25%。其中,葉菜類蔬菜損失率更是高達30%以上。為保障食品運輸安全,搭建冷鏈體系成為行業發展方向。
近年來,我國冷鏈體系正處在不斷改進與完善的階段。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冷鏈行業。據悉,目前國內冷鏈行業面向大型超市、連鎖便利店等進行了新一輪產業布局,推出“智慧全冷鏈管理系統”,能夠對冷藏車、冷藏柜等設備進行即時監控,這將有利于解決目前冷鏈存在的斷鏈、信息不流通的問題。
筆者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共同起草的《食品安全國家
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GB31605-2020)將于明年3月11日正式實施,這也將為我國冷鏈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個可參考的標準,督促行業健康發展。
冷鏈從運輸溯源環節為食品冷藏帶來了保障,與此同時,從源頭的食品加工技術入手,提高食品新鮮度也不可或缺。
生鮮食品存在冷藏期短的痛點,為了同時能夠兼顧食品新鮮與風味,國內食品保鮮技術也在不斷突破。“冰溫溫度帶”的出現,為打破傳統技術瓶頸帶來了借鑒。冰溫溫度帶是指零度到生鮮食品凍結點間的溫度范圍,冰溫貯藏隨之產生。
據了解,一團隊成功研制了冰溫真空
干燥機,能夠在食品保存于脫水處理等環節,處在一個適合食品保鮮的溫度水平,更好的保障食品新鮮度。
此外,食品新鮮度維持過程中,食品包裝也是重要部分。據悉,為保持食品能夠處于低溫環境,國內一企業研制出了用于食品包裝的冰利膜。此類膜產品運用食品級的蓄冷液,通過控制溫度可以提高食品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能夠起到替代一次性冰包、減少污染的效果。同時這樣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當前的包裝機、封口機對產品進行包裝,十分便利。
減少食品在源頭、運輸等環節的損耗,提高食品安全與品質,冷鏈體系的搭建、日益發展的技術手段與新型食品加工設備正對食品保鮮產生重要影響。解決行業痛點,其未來發展必將繼續向著高質量邁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