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為保證霍爾果斯口岸
天然氣計量儀表量值溯源的準確可靠,做好“西氣東輸”貿易交接及新疆地區天然氣沿線各輸壓氣站的計量支撐,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組織11名專家組成專項工作組,于2023年7月11日至7月25日連續第15年赴新疆開展能源計量服務,站好國門計量第一班崗。
注冊儀表網,馬上發布/獲取信息 專項工作組抵達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計量站后,分為溫度、壓力、氣體、流量4個工作小組立即投入到現場量值溯源工作中。7月,當地氣溫接近40攝氏度且紫外線照射極強。為確保項目順利完成,專題工作組不畏高溫,加班加點,每日檢測工作近10小時,經過8天的緊張工作,圓滿完成了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計量站、國家管網集團聯合管道有限責任公司霍爾果斯首站的儀表溯源工作。
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對專項工作組的辛勤付出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做出高度評價——“中國計量院代表了我國計量的最高水平,工作組的各位專家克服高溫天氣,與計量站工作人員默契配合,對計量數據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多年來為‘西氣東輸’項目的計量量值溯源準確保駕護航!”
專題工作組離開霍爾果斯后驅車600余公里,沿途經過伊寧、精河、奎屯、克拉瑪依、石河子等地,為國家管網集團聯合管道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德信燃氣、新捷燃氣、天富燃氣等新疆當地企業的輸壓氣站提供計量服務,確保計量儀表的量值溯源準確。經過約半個月的緊張工作,能源計量專項工作組圓滿完成了200余臺件計量儀表的量值溯源工作,為“西氣東輸”項目提供計量支撐。
據了解,中亞天然氣管道綿延數千公里,沿著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絲綢之路”,將產于中亞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自西向東輸送到中國腹地和東部沿海。天然氣管道的建設為中亞地區開辟了新的天然氣外輸通道,對于管道沿線各國都極為重要,均視其為戰略性工程。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計量站作為中亞天然氣ABC線管道與中國“西氣東輸”二線三線的商業交接計量站,輸氣管道的天然氣溫度、壓力、氣體成分等是計算天然氣流量極其重要的核心指標,對于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天然氣貿易交接具有重要意義。(文/圖:趙冬碩、李亞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