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近幾天,一部紀錄片在網上刷屏了,它的名字叫《美國工廠》,曾在工廠做過工的小編看后感受頗多。這部由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夫婦擔任制作人、Netflix發行的電影,讓“玻璃大王”曹德旺和他創立的福耀玻璃火了。
《美國工廠》海報
《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中國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商“福耀”在美國衰敗后的“鐵銹地帶”上建廠,雇請上千美國藍領員工,隨后發生沖突,并在沖突解決過程中開始逐步使用AI自動化(機器人)替代人工,實現企業盈利。
美國是十九、二十世紀的制造業大國,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大規模出現產業向外轉移,到本世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包括“福耀”建廠地代頓在內的一批工業城市出現工廠關閉風潮,導致大批工人失業。
在人們長期以來的傳統印象里,制造業是提供就業崗位多的一個生產部門,而制造業之所以重要,通常不只是實體經濟增長的需要,更是提高就業率以實現一種社會秩序的需要。
但是,從生產角度看,無法避免的自動化才是對制造業一線工人大的致命沖擊。即便“福耀”初期到代頓提供了工作崗位,無論中美員工差異有多大,就像影片結尾所預示的那樣,AI自動化裝備(機器人)將成為工人大的替代者。
圖片來自《美國工廠》
當前,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不斷上漲、人才結構矛盾等問題正在影響著制造業,倒逼一些制造業企業加快“機器換人”步伐,加大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技術改造力度,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在
儀器儀表制造行業,國內威勝集團、川儀股份、匯中股份等儀器儀表制造企業也在加快推進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升級,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線與智能協作機器人,實現人機協作、自動化柔性組裝、工序間物流自動傳遞,減少了人工的使用,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加了企業效益。
我們在迎接一個美好的時代的同時,也在創造一個糟糕的時代。
隨著“機器換人”和人工智能的崛起,未來越來越多的工作會越來越自動化,越來越智能化,大量的體力勞動,重復性勞動將被機器人取代,大量工作崗位將會消失。麥肯錫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稱,到2030年,8億個就業機會將在機器人的一個響指下蒸發消失,這一數字讓人瑟瑟發抖。
于是,不少制造業一線工人開始擔心“機器換人”會影響自己的“飯碗”。殊不知,“機器換人”的背后,人才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未來一段時期內,單一技能、單一技術的簡單崗位會被“消解”,但新的多技能多技術復合型崗位在快速產生。
當制造流程不再需要工人參與,那也需要人工調試安裝生產線,需要人工對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編程,需要人工定期維護機器人設備。在整個生產運作流程,工人不出現在制造端,而是出現在監控端,在背后保證整個生產流程的運轉。
“機器換人”帶來了新的崗位,相應的一線作業人員只有不斷學習,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豐富自身本領,從傳統的藍領工人轉變為指揮機器人的“灰領”工人,才能不會像《美國工廠》中的工人那樣被機器人所取代。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