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北斗/GPS雙系統四頻率接收機在南極科考途中一路對比分析了北斗和GPS系統的定位效果,實測結果表明:中國北斗系統信號質量總體與GPS相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后崛起的第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中泰攜手 推廣GNSS/北斗應用
在3月3日召開的中泰科技合作聯委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家遙感中心景貴飛副主任與泰國地理信息與空間技術發展局Chaowalist Silapathong副局長就北斗應用在泰國推廣進行了會談。雙方一致表達了在泰國合作推廣GNSS/北斗應用的意愿。
中泰雙方將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在中泰科技合作的框架下加強雙方在GNSS技術方面的研發、能力建設和技術轉移;分享經驗,共同推廣高精度位置服務在泰國物流、交通、變形監測、鐵路監測與管理等公共領域的應用;大力推動雙方企業合作,為北斗在東盟地區的深入廣泛應用做出積極貢獻。
北斗衛星導航2020年將覆蓋
3月20日,北斗航天集團掛牌儀式暨“北斗沙龍”論壇召開。有關部門表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0顆地球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實現區域覆蓋,并且國內精度達到2.5米。至此北斗衛星與數據挖掘、物聯網等技術手段相融合,將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截至目前,由我國自行研制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發射16顆衛星,覆蓋亞太區域。
國家遙感中心加強協同創新模式建設
3月27日,國家遙感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業務部主任會議,國家遙感中心主任廖小罕及各業務部主任參加。會議重點研討了面向“十三五”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發展方向。各業務部主任從無人機等遙感裝備的研制到大數據挖掘、智慧城市建設、北斗系統應用,從服務“一帶一路”到地理信息與生態環境動態監測,以及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等方面,建議應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給予重點支持。同時,會議代表結合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圍繞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廖小罕主任在會議總結時指出,國家遙感中心所搭建的業務部體系,打通了各部門之間,軍隊和地方之間的柵欄,在諸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報、羲和系統、龍計劃、GEO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績,得到了部領導的高度肯定。希望在新的科技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各業務部能進一步聚焦目標,進一步去除碎片化,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充分釋放國家遙感中心“小核心,大網絡”協同創新機制的潛力。
資料顯示,所謂“小核心”主要指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的核心層,由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自身的人員組成;“大網絡”是指充分利用社會優勢資源,選擇適合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業務開展的合作伙伴,形成動態聯盟,逐漸形成目標一致、相互協調、動態有序、不斷發展的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