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為切實發揮
標準對推動石化行業智能制造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組織編制了《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2版)》(以下簡稱《指南》)。工信部要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和專業機構結合本行業、本領域、本地區實際,在標準化工作中貫徹執行。
石化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是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當前,我國石化行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主要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但仍面臨著產能結構性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安全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等問題。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不斷融合,智能制造成為推動石化行業提質增效、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指南》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總體要求、建設思路、建設內容、組織實施。
《指南》制定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累計制修訂30項以上石化行業重點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石化關鍵數據及模型技術、石化關鍵應用技術等標準;對于原油加工等石化細分行業,優先制定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服務等特有場景應用的標準,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在石化行業的廣泛應用。
根據《指南》的建設思路,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結構包括“A基礎共性”、“B石化關鍵數據及模型技術”、“C石化關鍵應用技術”、“D 細分行業應用”等四個部分,主要反映標準體系各部分的組成關系。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由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結構向下映射而成,包含了石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基本組成單元。
《指南》的建設內容包括基礎共性標準、石化關鍵數據及模型技術標準、石化關鍵應用技術標準、細分行業應用標準。基礎共性標準用于統一石化行業智能制造相關概念,以及石化行業在智能裝備、賦能技術、工業網絡等方面的共性技術標準。
智能裝備標準中涵蓋傳感器與儀器儀表、自動識別裝備、控制系統、檢驗檢測裝備、人機協作系統、工業機器人、工藝過程裝備等七個部分,主要用于規定智能傳感器、智能儀表、工藝過程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數據字典、通信協議、接口、集成和互聯互通、優化等技術要求,解決生產過程中智能裝備之間,以及智能裝備與物流系統、檢測系統、工業軟件、工業云平臺之間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的問題。
傳感器與儀器儀表標準主要包括面向石化復雜生產過程中的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傳感器的數據編碼與交換、系統性能評估等通用技術標準;溫度、壓力、流量、在線分析等智能儀器儀表的采集、分析、自診斷等接口、通信、集成標準。主要用于解決數據采集與交換過程中數據格式、程序接口不統一的問題。
工信部印發《指南》主要是為了切實發揮好標準對石化行業智能制造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規范和引導石化行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深入落實國家智能制造及標準化有關政策及要求。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