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根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管理辦法》,全國電磁計量技術委員會高壓計量分技術委員會組織起草了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輸變電設備在線監測裝置校準規范 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在線監測裝置(征求意見稿)》。為進一步提高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質量,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金屬氧化物避雷器(MOA)具有保護可靠性高、通流容量大、陡波響應特性良好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應用。它由若干片氧化鋅閥片被緊密封在避雷器外套組成。氧化鋅閥片具有非常優異的非線性特性:在電網運行電壓下,它的電阻很大,流過氧化鋅閥片的泄漏電流一般在幾個毫安,因此避雷器相當于絕緣體。在線路受雷電侵入過電壓或操作過電壓時,避雷器電阻瞬間變得很小,流過避雷器的電流超過數千安培,釋放過電壓能量,從而防止了過電壓對輸變電設備的侵害。
在運行情況下,流過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主要電流為容性電流,而阻性電流只占很小一部分。但當內部老化、受潮等絕緣部件受損以及表面嚴重污穢時,容性電流變化不多,而阻性電流卻大大增加,因此通過測量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阻性電流的變化,就可以了解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避雷器是否進水受潮以及檢測閥片是否老化或劣化等。一般來說,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阻性電流值在正常運行情況下約占全電流的10%~20%。如果測試值在此范圍內,一般可判別該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運行良好;如阻性電流值占全電流的25%~40%,需密切關注其變化趨勢,并做數據分析判斷;如阻性電流值占全電流的40%以上時,可以考慮退出運行,進一步分析故障原因。因此,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在線監測裝置通過檢測阻性電流,可實現對避雷器的運行情況的實時評估。
由于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針對不同電壓等級,型式和結構差異多樣,相應的監測裝置也有所區別。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產品眾多、技術參數參差不齊、溯源方法不統一,嚴重影響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在線監測裝置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可信性。目前缺乏針對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在線監測裝置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迫切需要對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在線監測裝置開展統一的量值溯源,把相關校準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
本規范依據國家計量技術規范 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 1071-2010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共同成支撐本規范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按照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編制要求,本部分內容結構上共分為九章,分別是第一章范圍、第二章引用文件、第三章術語和定義、第四章概述、第五章計量特性、第六章校準條件、第七章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第八章校準結果表達及第九章復校時間間隔。
校準環境條件:
校準時環境條件應滿足以下要求:電源電壓:(220±11)V;電源頻率:(50±0.5)Hz;環境溫度:(20±5)℃;相對濕度:30%~80%;電壓諧波總畸變率:Uthd≤2%。
測量標準及輔助設備:
1.絕緣
電阻測試儀。準確度等級不低于5級,額定電壓不低于1kV。2.耐電壓測試儀。準確度等級不低于5級,額定電壓不低于2kV。3.標準裝置。應使用具有工頻電壓、電流、相位角調節等功能的標準裝置(標準功率源/標準功率表)實施校準工作。
校準證書:
校準結果應在校準證書(報告)上反映,校準證書(報告)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標題,如“校準證書”;b)實驗室名稱和地址;c)進行校準的地點(如果與實驗室的地址不同);d)證書或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e)客戶的名稱和地址;f)被校對象的描述和明確標識;g)進行校準的日期,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有關時,應說明被校對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有關時,應對被校樣品的抽樣程序進行說明;i)校準所依據技術規范的標識,包括名稱及代號;j)本次校準所用測量標準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說明;k)校準環境的描述;l)校準結果及其測量不確定度的說明;m)對校準規范的偏離的說明;n)校準證書和校準報告簽發人的簽名、職務或等效標識;o)校準結果僅對被校對象有效的聲明;p)未經實驗室書面批準,不得部分復制證書或報告的聲明。
校準原始記錄格式見附錄B,校準證書(報告)內頁格式見附錄C,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見附錄D。
復校時間間隔:
建議監測裝置投運后的復校時間間隔,結合監測裝置的工作狀態和被監測主設備檢修計劃綜合確定。安裝后及運行中的監測裝置校準方法可參照附錄A進行。
本規范適用于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在線監測裝置的校準。本標準不適用于避雷器放電計數器的校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