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瓶頸問題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持續創新能力方面:研發投入不足;共性技術研究體系缺位,前瞻性和基礎共性技術研究滯后于行業發展;數量和質量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二是質量效益方面:產品可靠性基礎研究及試驗檢測方法成為阻礙產品質量提升的瓶頸;全員勞動生產率與工業增加值率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品牌;產品同質化和低價競爭現象嚴重,企業銷售利潤率較低。三是產業結構方面:生產 服務業產值比重較低,企業的設備成套及工程總承包能力與國外企業存在一定差距;能源裝備上下游相關產業配套發展不均衡;管理手段和水平、專業人才儲備、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基礎材料采購議價能力較弱;產業頂層設計能力薄弱、部門條塊化管理,導致行業重復建設嚴重,產業集中度較低。四是標準、認證認可和合格評定體系方面:針對“三高”、濕熱、抗震等特殊環境條件產品試驗和檢測能力不足;產品可靠性標準及評價體系尚未建立;現有的認證、檢測機構未通過機構認可。
電器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對相關產業具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能力作用。電器工業產品技術含量較高,下游用戶相對集中,發展速度受宏觀環境影響較大。因此,電器工業發展戰略的選擇取決于國內外能源發展環境和市場需求導向。
國內市場方面:能源裝備逐漸朝著“大容量、高參數、率、超凈排放”方向發展;能源裝備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智能制造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對于量大面廣的中小型產品,注重產品可靠性、節能、環保方面進步。市場方面:銷售模式已經從過去的單一設備采購向提供成套解決方案過渡,EPC、BOT等商業模式逐漸增多。
電器工業“十三五”發展重點包括推動能源裝備向“大容量、高參數、率、超凈排放”方向發展,不斷提升產品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大力發展清潔超凈排放煤燃燒技術,實現高水頭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抽水蓄能機組、重型燃氣輪機自主化;有序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風能、太陽能利用裝備以及大容量儲能裝置自主研發和產業化;全面掌握特高壓大容量交直流輸電成套裝備、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及裝置的核心技術;推進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和用戶端設備自主研制;重點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制造和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