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 14 日,由美谷分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南京博豪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柏合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體外 3D 模型構建/智能化高內涵成像研討會”在南京江寧景楓萬豪酒店成功舉辦。七十多位嘉賓參與了此次會議,共同探討了類器官和類器官芯片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如何在藥物篩選或臨床轉化的應用。
Molecular Devices 全國銷售經理謝東先生致開幕詞。謝經理介紹了 Molecular Devices 的發(fā)展歷程,Molecular Devices 在 1983 年由斯坦福大學哈登教授所創(chuàng)立,2010 年加入丹納赫生命科學平臺。四十多年來公司一直聚焦生命科學,加速藥物開發(fā)方向,為全球的高校科研、政府單位及企業(yè)單位在酶標儀、高通量藥物篩選和抗體藥物開發(fā)等方面提供完整解決方案。Molecular Devices 從 2018 年開始深度局部類器官領域,將創(chuàng)新技術、工具與前沿研究融合,不斷助力科學家們前進。2023 年 12 月在烏鎮(zhèn) Molecular Devices 發(fā)布了體外模型智能化工廠 CellXpress.ai,為類器官培養(yǎng)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公司一直專注中國市場,為不同的科學家提供優(yōu)質服務。
來自中國藥科大學的張浩教授深入探討了基于高內涵成像系統的抗 NASH 藥物篩選與研究。張教授的研究揭示了 DDX5 的關鍵作用,它通過吸引 TSC 復合物至 mTOR 蛋白,有效抑制了 mTORC1 信號通路的激活。這一機制不僅改善了脂代謝紊亂,還提升了自噬水平,并抑制了炎癥的激活,從而為緩解 NASH 的進展提供了新的策略。在研究中,張教授團隊利用 ImageXpress Micro Confocal 共聚焦高內涵成像系統,以 DDX5 為關鍵靶點,結合傳統中藥及天然產物在 NASH 治療中的**優(yōu)勢,對課題組豐富的天然產物庫進行了系統的篩選。
第二位演講嘉賓是蘇州芯源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的 CEO 梁鑫博士。梁博士在演講中深入介紹了血小板在人體生理機制中的核心作用,它作為一種高度專業(yè)化的血細胞,在止血、血管愈合以及血栓形成等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強調,血栓形成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導致血栓栓塞性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體外血小板功能檢測在探索相關生物學機制、診斷血小板異常、指導病患管理與治療評估,以及研發(fā)抗血栓治療手段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梁博士指出,盡管傳統的血小板功能檢測方法能夠提供豐富且可信的信息,但在檢測效率、系統復雜性,以及揭示血小板表型差異和細胞與非細胞血液成分在非生理檢測條件下的相互作用方面,仍存在局限。而為了克服這些局限,他引入了一種基于納米技術的新系統。這一系統通過模擬血管解剖結構,并結合血流動力學參數,能夠全面展現血小板的機械生物學特性,在體外誘導血栓形成,實現對血小板功能的獨立或組合評估。
來自美谷分子的應用科學家安淼女士介紹了體外模型智能化工廠 CellXpress.ai。Molecular Devices 新推出的CellXpress.ai 體外模型智能化培養(yǎng)工廠,是獲得了 HUB 授權進行 Protocol 驗證的專業(yè)化類器官培養(yǎng)系統。7×24 小時無休運轉,可用于培養(yǎng)多種 2D 細胞、3D 細胞球或類器官;精確控制類器官接種&傳代等操作,減少人工操作時間及周末實驗室工作;使用 AI 工具自動進行細胞培養(yǎng)決策,以監(jiān)測生長、大小、表型等,實現無人值守的全自動培養(yǎng)和監(jiān)測。
第四位演講嘉賓是來自江蘇艾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總監(jiān)張靜博士,張博士介紹了類器官和器官芯片體外模型進展,微生理系統(MPS)或器官芯片系統(OOC)是一種新型體外生物醫(yī)學設備/系統,旨在重現器官水平的組織結構和功能。可用于模擬人體某些器官的微觀結構、微環(huán)境和某些功能特征,其應用包括藥物篩選、疾病建模、精準醫(yī)學和毒理學應用等。張博士介紹了團隊開發(fā)的幾種類器官和器官芯片體外模型系統。包括仿生心臟、皮膚、血管、肺、等多個器官芯片系統等。
來自美谷分子的應用科學家吳小燕女士,介紹了高內涵智能深層成像分析技術與類器官。在類器官研究領域,成像和分析一直是一大挑戰(zhàn)和瓶頸。而高內涵成像技術憑借其優(yōu)秀的性能,為我們提供了更加精準、全面的類器官實驗結果。這項技術在類器官等樣本的實驗應用中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通過高內涵成像技術,我們能夠捕捉到類器官在微觀層面上的復雜結構和動態(tài)變化,為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持。借助 AI 的強大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我們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地識別類器官中的關鍵特征,從而深入理解其生物學特性和功能。這不僅加速了實驗進程,也提高了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在會議接近尾聲時,上海奔曜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項目銷售總監(jiān)馬二勇先生為我們詳盡地闡述了奔曜科技與 MD 的整合方案。他介紹到,奔曜科技的自動化系統能夠與酶標儀、洗板機以及高內涵成像分析系統等設備無縫對接,借助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在小分子藥物、生物藥、細胞治療以及中醫(yī)藥等領域更為高效、精準的研究。
通過此次會議,與會者不僅了解到了最新的高內涵技術運用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以及體外模型智能化工廠優(yōu)異的類器官培養(yǎng)經驗和后續(xù)產業(yè)化相結合的思路。還結識了眾多業(yè)內專家和同行。Molecular Devices 將繼續(xù)關注類器官最新進展,不斷推動相關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為生物醫(yī)學研究和人類健康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公司也將繼續(xù)舉辦類似的用戶會活動,為用戶和業(yè)界專家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機會。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