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工業污水處理技術
電鍍類:該類污水的來源主要是金屬原料和非金屬原料在電化學反應中產生的污水,污水特征是含有多種重金屬,同時含有酸、堿及氰類物質,對環境的危害性大。對該類污水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類物化處理,即先對電鍍生產工段中的含氰污水、含鉻污水、含鎳銅鋅污水、酸堿污水分別進行收集和預處理,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屬,然后將處理后的污水與生活污水混合,進行生物處理,經過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沉淀池、過濾調節后部分進行廠區回用,部分進入到園區污水管網再進行集中處理。含氰污水預處理技術包括電解法、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硫酸亞鐵法、離子交換法。其中電解法普遍,污水在堿性電極條件下發生電極氧化反應,污水中的氰離子轉變為氮氣和二氧化碳,去除污水中的氰。含鉻污水預處理技術包括化學還原法、電解法、活性炭吸附法、蒸發濃縮法、離子交換法、表面活性劑法。其中化學還原法普遍,污水中的高價鉻首先被二氧化硫、亞硫酸鹽等物質還原為低價鉻,然后在堿性條件下促使污水中的鉻轉化成氫氧化鉻沉淀,分理出污水中的鉻。
紡織印染類:該類污水主要來源是印染、漿染、洗漂工段產生的廢水,廢水特征是含有多種化學染料、表面活性劑、酸堿、油劑,色度較高,污水pH 值不穩定。對該類污水處理主要采用調節、水解酸化技術調節污水pH 值,然后進行生物處理,再進行絮凝沉淀和脫色,如采用SBR 技術+絮凝技術、氧化溝+絮凝技術,常見的絮凝劑如硫酸亞鐵、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酰胺。經水解酸化后,采用SBR 技術+絮凝沉淀技術,污水COD 值從入口端的800~1500mg/L 降低到出口端的35~55mg/L,BOD 值從入口端的170~300mg/L 降低到出口端的8.1~10.3mg/L,污水色度值從初的600~900 降低到5~9,處理效果較好。
化工類:該類污水的組成和水質狀況較為復雜,由于化工生產原料和生產工藝的不同,化工污水也有差別,化工污水總的特征如下:污水中含有不*反應的生產輔料、化學溶劑、反應副產物;污水中的有毒物質如重金屬、苯類、醛類等含量較高;污水色度較高。污水處理的主要思路是先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預處理,然后再進行生物處理。如對污水中有毒物質采取水解酸化技術,提高污水中難降解生物的可生化性,然后再采用MBR 技術進行高效生物處理。采用MBBR 技術+AS 技術對化工污水進行處理,水質明顯改善,COD 值從入口端的 700~1000mg/L 降低到出口端的81.2~90.4mg/L,TN 值從入口端的42~51mg/L 降低到出口端的9.8~11.6mg/L。
制革類:制革類污水的來源主要是動物皮在預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水以及鞣制階段產生的污水,這兩個階段產生的污水占到企業污水總量的約80%。污水的特征是懸浮物高、色度高并且含有較高濃度的有機污染物如鉻化物和硫化物。對此類污水的處理通常先針對污水中的鉻化物和硫化物進行預處理,然后再將污水混入其他工段污水進行綜合處理。處理的工藝主要包括預處理和生化處理,其中預處理工藝包括混凝沉淀技術和氣浮技術,生化處理工藝包括SBR 技術、氧化溝技術、接觸氧化技術、水解酸化技術、CAST 技術,為了進一步提高生化處理效率,可采用技術組合的優化方法,如氣浮技術+接觸氧化技術、厭氧技術+好氧技術、生物化學技術+氧化溝技術、水解酸化技術+CAST 技術等,能夠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實現脫氮的處理目標。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