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人物】導讀:2021年6月29日上午,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之一、為“兩彈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作出貢獻的101歲“兩院院士” 陸元九,迎來了他精彩人生的輝煌時刻——榮獲“七一勛章”!
追星要追 “七一勛章”獲得者、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兩院院士”于一身的陸元九這樣的科技之星。
陸元九曾飄洋過海出國深造,于1949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儀器工程科學博士學位;他胸懷科技報國之心毅然回國,與新中國首批科技工作者一起奮力開拓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事業,為實施“兩彈一星”工程奠定了深厚的專業技術基礎;他為祖國航天事業嘔心瀝血,成為中國航天慣導系統的人物,為我國慣性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及其在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和載人飛船領域的深入應用作出了杰出貢獻,同時為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規劃與論證作出了重要貢獻。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以下,來追隨陸元九這位耀眼之星的燦爛星途。
麻省理工儀器博士,毅然放棄美國國籍
陸元九出生于1920年元月九日,其生日便是其名字“元九”的直接由來。
陸元九于1937年成為中國內地首批系統學習航空理論與技術的本科大學生。畢業后,成績優異的他先是留校任教,繼之獲取公費赴美留學資格;1945年他遠涉重洋赴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當其獲悉自動控制領域專家德雷伯教授新設儀器學專業之時,遂果斷加入儀器學教研室。
工夫不負有心人,刻苦鉆研的陸元九成為德雷伯教授所新創儀器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由此一步一個腳印地跨入儀器學科的前沿,尤其在自動控制與慣性導航技術領域造詣頗深。
陸元九于1949年獲博士學位,并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副研究員、研究工程師。美國政府讓麻省理工學院勸說身為科技精英的陸元九加入美國國籍,但他心系祖國,斷然放棄美國國籍。
其時,新中國成立伊始,百端待舉,一心報效祖國的陸元九歸心似箭。他經過精心籌備,克服諸多困難,費盡許多周折,于1956年登上回國的遠洋輪船,歷經二十余天艱辛異常的海洋顛簸,終于回到祖國懷抱。
赤子之心科技報國,自動化事業“拓荒牛”
陸元九身懷自動控制與慣性導航絕技,胸懷一腔報國熱情,被分配至中國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擔任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繼之擔任副所長。
他滿腔熱忱地參與籌建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從落實辦公場所,到組建科技隊伍,再到購置試驗設備,他全然置身其中,凡事親力親為。
陸元九馬不停蹄地奔赴全國各地開展調研,熟悉掌握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發展現狀,深入剖析自動化科學技術發展所面臨困難,研究探索驅動自動化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的對策舉措,充分展現自動化科學技術的美好愿景;與此同時,他著力推進工業生產自動化研究,并主持了飛行器自動控制研究、穩定系統研究等,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推動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一心攻關“兩彈一星”, 一生無悔奉獻航天
1958年,中央決定以中國科學院為主組建專門的研究、設計機構,研制人造地球衛星。陸元九的工作重心遂由原先的自動化轉向人造衛星、探空火箭等新領域。
陸元九創造性地提出,要進行人造衛星自動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這是世界上提出“回收衛星”的理念。
與此同時,經過陸元九及其同事歷時兩個余月的深入研究與積極探索,我國第一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應運而生。
作為我國著名的陀螺、慣性導航專家,陸元九運用自動控制理念與方法論對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進行深入論述,并利用自動控制技術,改善慣性器件及導航系統的性能;在國內首先開展液浮慣性技術的研制工作,并參加了有關基地的建設;參加、組織或領導液浮、氣浮、撓性等多種陀螺、加速度計、平臺及捷聯慣性導航系統的研制,解決動態誤差等關鍵問題。其科研成果應用于多種運載火箭、衛星等空間飛行器中。為“兩彈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陸元九在孜孜不倦從事“兩彈一星”相關陀螺、慣性導航等科研工作的同時;不辭勞苦地著書立說,將其在陀螺、慣性導航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與經驗專長編撰成理論專著。
作為我國慣性技術領域最早的專著之一,陸元九的專著《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上冊)》于1964年正式出版。他匠心獨運地提倡“元件為主,測試設備先行”的研制方針,對促進我國慣性技術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陸元九擔任航天部控制器件研究所所長期間,積極參加航天型號方案的論證工作。他根據國外慣性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國內的技術基礎對新一代運載火箭慣性制導方案的論證進行了指導,即確定采用以新型支承技術為基礎的單自由度陀螺構成平臺-計算機方案。
陸元九積極倡導把握世界前沿技術,并在型號工作中貫徹“完善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的精神。在他的領導下,中國航天相繼開展了靜壓液浮支撐技術等預先研究課題以及各種尖端測試設備的研制工作。
陸元九極力主張改善試驗條件與設施,以促進高精度慣性儀表研制。由于他的努力爭取,慣性儀表測試中心得以批準建立,為我國高精度慣性儀表研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陸元九深知航天無小事,他對質量、安全要求極高,他有一個著名的“100分及格論”,“上天產品,99分并不及格,只相當于零分;100分才算及格。”體現了他工作上一絲不茍的極度嚴謹與認真。
如今,陸元九雖逾百歲高齡,依然情系航天。他仍在為我國航天事業貢獻余熱。他說,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奮斗不息。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