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傳輸帶上,包裹川流不息,經過機器快速掃碼,按地址分送到不同“路口”,滑入收集袋里,再走向千家萬戶。從“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從手工作業到智能訂制,“無人”技術正在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條形碼識別準確率提升1%,意味著什么?每天,將有上千萬的包裹不再需要手動分揀。1秒鐘掃描20件,1小時分揀7.2萬件——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物流裝備,目前已在國內幾家主要快遞企業得到廣泛應用。“雙十一”沒有爆倉,除了快遞小哥的努力,智能物流也要記上一功。
圖像識別技術可能是以圖像的主要特征為基礎的。每個圖像都有它的特征,如字母A有個尖,P有個圈、而Y的中心有個銳角等。對圖像識別時眼動的研究表明,視線總是集中在圖像的主要特征上,也就是集中在圖像輪廓曲度大或輪廓方向突然改變的地方,這些地方的信息量大。而且眼睛的掃描路線也總是依次從一個特征轉到另一個特征上。由此可見,在圖像識別過程中,知覺機制必須排除輸入的多余信息,抽出關鍵的信息。同時,在大腦里必定有一個負責整合信息的機制,它能把分階段獲得的信息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知覺映象。
在人類圖像識別系統中,對復雜圖像的識別往往要通過不同層次的信息加工才能實現。對于熟悉的圖形,由于掌握了它的主要特征,就會把它當作一個單元來識別,而不再注意它的細節了。這種由孤立的單元材料組成的整體單位叫做組塊,每一個組塊是同時被感知的。在文字材料的識別中,人們不僅可以把一個漢字的筆劃或偏旁等單元組成一個組塊,而且能把經常在一起出現的字或詞組成組塊單位來加以識別。
圖像高速識別技術是其中的關鍵。研發團隊從初的人工智能處理圖像入手,迭代創新技術,有效應對條形碼污損、變形、模糊等問題,將識別準確率提升到99%以上。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組裝一臺
服務器整機,需要多久?只需2分鐘。服務器的裝配工作并不簡單,全自動流水線往往用于同規格、同配置產品的大規模量產。然而,不同用戶對服務器的配置需求迥異,提交到工廠的訂單也五花八門。怎么提升效率?
工業無線網絡
標準制定,有什么用?不同生產廠家的設備,不需要線纜,也將互聯互通。隨處可見的Wi-Fi,通過統一數據標準,讓手機、電腦輕松實現聯網,但實現制造設備之間的實時互聯,受工作環境及性能要求的限制,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種名為WIA-FA的工業無線網絡標準,將幫助互聯網信息技術(IT)系統與工控系統操作技術(OT)系統深度融合,組成工業互聯網,使智能工廠優化部署和控制,真正實現數據驅動。
資料來源:百科、新華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