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7月23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研制的國產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 (以下簡稱“AG600飛機”)01架機在廣東珠海實現總裝下線,標志著該型機首架機機體結構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正式完成,全面進入地面聯調聯試階段,也標志著AG600飛機項目工程研制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首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我國“三個大飛機”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使命。AG600飛機總裝成功下線,是繼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運輸機運-20實現交付列裝、C919大型客機實現總裝下線之后,我國在大飛機領域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制空白,為我國大飛機家族再添一名強有力的“重量級選手”,對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AG600是當今世界在研的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是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我國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對提升國產民機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對我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都具有重大意義。AG600飛機亦是中航工業落實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大實踐項目。
AG600飛機作為國家航空工業重大工程研制項目,2009年6月經國家正式批復立項;2012年攻克關鍵技術,完成初步設計;2013年完成詳細設計;2014年全面轉入試制;2015年機體大部件陸續交付和部件總裝。2016年4月完成中央翼與外翼對接,6月份完成了機體結構裝配、機載設備安裝、電纜敷設、導管安裝等工作,并于7月23日正式完成總裝下線。項目研制相關試驗試飛等工作穩步開展,計劃2016年底實現首飛。目前,AG600項目已獲得意向訂單17架。
AG600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性能達到當前同類飛機的先進水平,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滿足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AG600飛機采用單船身、懸臂上單翼和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選裝4臺國產渦槳-6發動機;機長37米,翼展38.8米,機高12.1米(外部尺寸與波音737相當);大起飛重量53.5噸,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時,大航時12小時;大航程4500公里;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余平方米,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具備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能力,根據需要加改裝后,可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補給、海上緝私與安全保障、海上執法與維權等多任務需要,尤其是可為“海上絲綢之路”航行安全提供快速有效的支援與安全保障,可實現陸地和水面起降,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執行投水滅火作業。
除水面低空搜索外,AG600飛機還可在2米高海浪的復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水面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一次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提供了開展中遠海距離水上救援工作的保證。AG600飛機在海上救援方面與船舶相比優勢在于速度快,該型機速度是救撈船舶的十倍以上。
AG600飛機的研制按照“主承制商-供應商”的“大協作”模式,中航工業構建了以中航工業通飛公司作為責任主體,以中航工業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作為總設計師單位,中航工業通飛華南公司作為主承制單位,充分利用中航工業及其他行業和民營企業的資源開展型號研制工作的研制體系。據統計,全機共有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近120萬個標準件,98%的結構及系統零件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0%以上為國產產品。國內共有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十余所高校的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制。
作為國務院立項批復的三個大飛機項目之一,AG600飛機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及通用航空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而重點扶持的東風,以集成創新為手段,立足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現有基礎,實現數字化管理,建立產品集成創新體系。同時,AG600研制所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基礎學科進步及航空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帶動輻射作用,帶動了國內一批民用航空裝備制造業企業發展,在我國民機產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AG600的研制將有效提升民族工業的發展水平,有力地促進了通用航空產業的“大跨越”;同時,促進了中航工業有效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實現中航工業與廣東省及珠海市政府的“大融合”。
AG600飛機在研制過程中,攻克了氣水動融合布局設計與試驗技術,高抗浪船體設計與試驗技術,復雜機構高支柱起落架設計制造技術,海洋環境下腐蝕防護與控制設計技術,氣水密鉚接制造技術,機翼薄壁高筋整體壁板噴丸成型技術,多曲變截面船體結構裝配制造技術等多項技術難關,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陸兩棲飛機設計研發技術體系,全面提升我國水面飛行器(包括水上飛機、水陸兩棲飛機、地效飛機等)的設計和制造能力,為新型水面飛行器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