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7月11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推動北京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在多個關鍵領域將取得顯著進展。重點圍繞關鍵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應用落地、創新生態營造四個方面展開,為加快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提供明確方向。
在強化關鍵技術攻關領域,計劃聚焦科學智能基礎理論突破,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薛定諤方程求解、電子結構計算等前沿方法,突破多尺度建模理論瓶頸。同時,加快構建多學科通用的科學基礎大模型,實現對多類別、高維度科學數據的統一表征、建模、分析和生成,并研發新一代科學計算智能模擬軟件工具,包括多模態科學信息數據采集與標注工具等,為科研人員提供高效精準的技術支撐。?
在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計劃提出構建開放共享的科學數據平臺,推動高質量科學數據資源匯聚與可信流通,研發多模態科學知識大模型;搭建軟硬件協同的算力平臺,研制專用計算芯片,優化算力調度機制,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建設智能化干濕閉環實驗系統,開發自動化實驗裝置與智能無人實驗室,形成 “計算指導實驗、實驗反饋計算” 的高效研發模式,大幅提升科研效率。?
在加速領域應用落地方面,計劃推動科學智能在基礎科學研究中輔助挖掘規律、求解問題、模擬現象;在醫藥健康領域構建專家級數據庫,加速藥物研發與智能診療;在新材料領域實現材料設計、制備全流程優化;在科學儀器領域攻關智能化設備,提升國產儀器競爭力;在工業領域通過仿真軟件與垂類大模型推動智能化升級,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應用案例。?
在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方面,北京將搭建科學智能公共服務創新平臺與科研協作云平臺,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引進高水平研究團隊,培養既懂AI技術又懂應用的復合型人才;構建多渠道投融資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加強國際合作與開源生態建設,形成 “產學研用金” 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為確保計劃落地,北京將強化跨部門協同,創新項目組織方式,加強供需對接,并依托專家委員會提供決策支撐。隨著這些舉措的推進,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的深度融合將為北京帶來科研范式的根本性變革,加速原始創新突破,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北京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先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