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新報告《中國控制工程師薪酬和職業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控制工程師2015年的平均基本年薪為8.4萬。其中,合資企業薪資較高,是工程師“收金”的良選。
2015年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產品競爭力不足和產能過剩的巨大壓力,使得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自動化市場的傳統驅動力持續弱化,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低位徘徊;機械工業運行面臨較大困難,主要指標增速創新低,總體呈低迷走勢。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發布和實施,使得智能制造受到的重視,裝備業的發展取的明顯的成效。面對行業的冷縮,市場的疲軟,工控行業人士的薪資是否隨之變化?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控制工程師2015年的平均基本年薪為8.4萬,相比于2014年,超過半數以上的控制工程師薪資呈現上升趨勢;雖然薪資整體上升,但是高達60%的工程師對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滿意,專業技術能力的提高成為了工程師大的困擾;對于2016年的薪資期望,71%的控制工程師表示,希望能夠在2015年的薪資基礎上再次增長。此外,電力行業成為了控制工程師的高薪行業,基本平均年薪為12.7萬;年終獎成為了企業主要的獎勵方式。
據調查報告顯示:在2015年,19%的工程師總收入比2014年減少,28%的工程師總收入與去年一致,53%的工程師總收入增長。其中,4%的工程師總收入相比2014年,增長了10%以上;17%的工程師增長了6-10%;19%的工程師增長了4-6%;19%的工程師增長了1-3%。
對于2016年薪資的預期,12%的工程師表示薪資可能比2015年減少;17%的工程師期望薪資與2015年保持一致;71%的工程師希望工資增長,其中21%的工程師希望增長1-5%,21%的工程師希望增長6-10%,11%的希望增長11-20%,2%的希望增長20%以上。
在待遇方面,除了工資,大家更加關注的就是福利。而福利的多少往往與公司的盈利水平相關,在市場越加透明化的今天,有時候薪資的高低不一定能評定一個工程師的水平,但福利的多少卻是會羨煞旁人。在我們看到IT行業巨頭的年終福利時,總是會感嘆“別人家的總是好的”。據數據顯示,46%的工程師可以拿到年終獎,14%的工程師會發放各種補貼,12%的工程師會獲得培訓機會,而28%的工程師則沒有任何福利。
在各種福利中受人追捧的無疑是年終獎。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2015年領到年終獎的工程師中,年終獎在5萬元以上的工程師占3%;在3-5萬元之間的工程師占7%;在1-3萬元之間的占21%;0.5-1萬元之間的占21%;5000元以下的占19%。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工程師平均基本年薪是8.4萬。其中12%的工程師年薪在5萬以下;27%的工程師年薪在5-8萬之間;3%的工程師在8-10萬之間;18%的工程師在10-15萬之間;9%的在15-20萬之間;2%的在20-25萬之間;2%的在25萬元之上。
在此次調查對象中,52%的工程師是本科畢業;24%的工程師是大專畢業;19%的工程師是碩士畢業;3%是博士畢業。其中碩士平均年薪為11.7萬,大專平均年薪為7.4萬,本科平均年薪為9.6萬,博士平均年薪為19.6萬。
學歷決定起點的高低,而經驗往往也能從側面體現工程師的水平。因為工業行業是一個非常注重經驗的,“師徒”這個稱謂,在車間隨處可見,因為“經驗”這個詞不僅是對工程師年齡的體現,也是對工廠和設備熟悉度以及產品質量精度的量橫。
當我們對一件產品的精度贊不絕口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生產設備的精度。這個當然不可否認,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一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不僅能夠洞察設備各種突發狀況,還能夠提供有效的生產工藝。在工作中,經驗往往扮演著“第二學歷”的角色,并且越久彌香。
在此次調查中,25歲以下工程師占4%,25-30歲工程師占2%,31-40歲工程師占49%,41-50歲占34%,51-60占7%,61歲以上占4%。
其中,25歲以下的工程師平均年薪是6.5萬,25-30歲之間的工程師的平均年薪是8.5萬,31-40歲之間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9.4萬,41-50歲之間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11.1萬,51-60歲之間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8.75萬,61歲以上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7.375萬。
30歲以下的工程師僅占6%,呈現老齡化,新生代后續接力出現疲軟,要采取類似“二胎政策”的措施,為工業領域補充生力軍。
在眾多接受調查的工程師當中,在工業領域工作20年以上的占18%,工作16-20年的工程師占14%,工作10-15年的工程師占39%,工作6-10年的工程師占23%,工作2-5年的工程師占6%。
其中工作2-5年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6.6萬,工作6-10年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8.78萬,工作10-15年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10.8萬,工作16-20年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為9.5萬,工作20年以上的平均年薪為8.77萬。工作時間是有“保質期”的,所以趁年輕好好奮斗。
此次調查,涉及工業領域各個行業。石油/化工行業工程師占12%,冶金/鋼鐵行業工程師占8%,電力行業占9%,機械制造行業占24%,電子制造行業占11%,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占5%,制藥行業占2%,水處理/環保行業占4%,紡織占2%,物流占2%,食品飲料占3%,包裝占2%,其他1%。
其中,機械制造行業工程師平均年薪為9.5萬,石油/化工行業工程師平均年薪為8.2萬,電子制造行業10.4萬,電力行業12.7萬,汽車及零部件9.6萬,制藥行業6.7萬,水處理/環保行業11.1萬,紙漿/造紙、冶金/鋼鐵、物流以及紡織行業6.5萬,包裝行業5萬,食品飲料行業11.3萬。
公司的規模和性質,對于工程師選擇企業至關重要。此次調查,40%的工程師來自私營企業;25%的工程師來自國有企業;15%來自合資企業;12%來自外資企業;5%來自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
其中,28%的工程師所在公司規模在1000人以上;8%的工程師所在公司規模在501-1000人之間;21%的工程師所在公司規模為101-500人之間;15%的在51-100人;8%的在21-50人;5%的在20人左右。
國有企業的平均年薪為8.33萬,合資企業的平均年薪為11.4萬,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的平均年薪為10.9萬,私營企業的平均年薪為9.6萬,外資企業的平均年薪為10.5萬。
隨著國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逐漸加強,水處理/環保和食品飲料行業在不斷滿足各種需求的同時,其所對應的行業收入也隨之增高;特別是綠色制造的大力倡導,衍生了很多新能源技術和行業,這是發展的趨勢,亦是薪資的變化趨勢。而電力行業作為工業領域各個行業的后勤保障,薪資高應是理所當然。
合資企業薪資較高,是工程師“收金”的良選,對于喜歡從事研究和創新的工程師,科研單位不僅能滿足個人興趣還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
在行為科學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分為了5層,分別是:1、生存和生理的需求;2、安全需求;3、情感和歸屬的需求;4、尊重的需求;5、自我實現的需求。
對應到我們的工作中,后3點直接決定我們對自己工作的滿意程度,根據調查數據顯示,60%的工程師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34%的工程師對自己的工作滿意,6%的工程師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
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技術挑戰、升職機會以及薪酬待遇是主要的原因,工作成就感次之,工作環境和地點、人際關系、工作量大小以及領導團隊影響不大。
企業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升職空間和合理的薪酬機制會很大程度上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至于面臨的技術挑戰,則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和探討,這與企業的技術資金投入息息相關。
對于在工作中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實現,工程師希望提升的技能是專業技術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營銷能力和外語能力等可忽略不計。
作為一個工程師,專業技術能力是根本,不僅是企業的技術之源,更是創新之源,數據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個工程師,必要的專業技術能力,否則在工作中會捉襟見肘。同時,這給從側面反映了大部分企業的現狀,缺乏專業技術能力的培訓。
俗話說的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進入大學前專業的選擇至關重要,雖說不能直接決定以后的發展方向,但是也影響甚大。此次調查,電氣與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工程師占38%;控制工程專業畢業的工程師占14%;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占9%;機械工程專業占8%;儀器儀表專業占6%;計算機專業占5%。
其中,從事設計與開發的工程師占49%;從事設備安裝、調試與維護的工程師占34%;從事生產管理與制造工藝的工程師占5%;工程管理與咨詢、企業管理、質量控制與測試分別占3%;工控設備及儀器儀表生產占2%。
設計與開發工作受控制工程師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興趣所致。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與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中國制造業已經走上了一條由“大”變“強”的道路,而創新便是其驅動力,企業要想不落后只能創新,所以設計與開發工作越來越受重視。
此外,市場的趨向不僅僅是企業把產品“賣出去”那么簡單,還要“服務好”。隨著制造業服務化越來越受重視,企業要想保持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就要做好產品的后續服務,這也直接導致了設備安裝、調試與維護工作的比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