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截至10月底,北京市共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315家,提前完成300家污染企業年度淘汰任務,累計淘汰各類污染企業995家。列入國家2015年先行啟動疏解項目的本市8個一般性制造業企業,已有7家通過停產、核減生產環節等方式完成調整退出,剩余1家正在搬遷。
對此,產業結構產業布局不合理,結構性污染特征特別明顯,造紙、食品加工、化工、紡織等行業占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沿河沿江區域。比如說成渝經濟區46%的化學工業布局在岷江、沱江一帶,42%的化學工業沿長江干流布局。另外,工業園區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存在環境安全和健康風險隱患。
在工業污染監管上還存在監管能力不足的問題。“大概全國有6萬多環境監察人員,他們要負責上百萬家工業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執法要求必須至少兩人同時到場,所以每人大概要負責幾十家企業,目前看人手嚴重不足,再加上企業自身的環境管理水平弱,工業污染監管上還有薄弱環節。”
下一步將依法核發排污許可證。今年年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試點地區的核發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全國核發工作。強化排污許可在水環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要是打通和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環評、三同時驗收、排污收費等制度的連接,發揮其核心作用,推動事前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的有效銜接,實現全過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