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11月24日從交通運輸部獲悉,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日前審議通過了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認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成為第三個衛星導航系統,必將帶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航海領域的化、產業化。
2014年11月17-21日,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第94次會議在英國倫敦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認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成為無線電導航系統的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應用的合法地位。這是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標準獲得組織的系統認可。
據介紹,我國是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此次海事組織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的認可,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為繼定位系統(GPS)、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后第三個衛星導航系統,服務世界航海用戶。這必將帶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航海領域的化、產業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是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致力于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權用戶提供進一步服務,軍用與民用目的兼具。我國2003年完成了具有區域導航功能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2012年開始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服務,并計劃至2020年完成系統的構建。
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是典型的具有國家戰略性意義的新興產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前景。目前,衛星導航產業鏈上游的天線、芯片、板卡、GIS、地圖、模擬源等配套齊全;中游的手持型、車載型、船載型、指揮型以及結合各行業具體應用的綜合型終端,品類已初具規模,初步具備針對行業應用需求進行技術綜合的能力;下游的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業已在數據采集、監測、監控、指揮調度和軍事等各領域進行了探索應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差分定位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在亞太地區,北斗系統導航和定位精度和GPS相當;北斗還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這是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當前我國衛星導航技術雖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競爭能力仍相對薄弱,產業鏈未來將面臨重大調整。
去年以來,與北斗相關的政策密集發布,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北斗產業的推動決心。據相關人士透露,大批北斗應用急需標準的編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年內將制定并發布如GNSS接收機數據自主交換格式、GNSS接收機差分格式等一批北斗應用相關的標準文件,以滿足行業需求,指導北斗終端產品的測試、研發等各項具體工作。
截至2013年底,我國北斗終端社會持有量已超過130萬套。目前,在我國承擔應用衛星的研制、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的單位主要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北斗產業迅猛發展及科研院所資產注入的預期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3家上市公司。
有分析人士認為,該集團內受益北斗產業發展大的子公司是隸屬集團第五研究院的中國衛星,該公司是目前滬深兩市中惟一的衛星制造上市公司;其次是隸屬集團第六研究院的航天動力,第六研究院是中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制中心,是國內惟一的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軌姿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為一體的專業研究院;后是隸屬于第八研究院的航天機電,第八研究院承擔研制的航天型號產品主要涉及戰術導彈、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五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