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基于流場分析內腐蝕預測評價技術”是中國特檢院壓力管道事業部歷經近10年探索,建立的與新標準接軌的、開展管道完整性評價的核心基礎技術能力,這也是開展基于失效模式的埋地管道全面檢驗的基礎。
儀表網訊 受中石化某大型氣田委托,中國特檢院近日對該氣田所屬的高含硫酸氣壓力管道進行了以濕氣內腐蝕為主要失效機理的內腐蝕直接檢測評價工作。
為摸清高含硫酸氣壓力管道安全狀況,中國特檢院采用“基于流場分析內腐蝕預測評價技術”開展檢測評價。該技術的核心是管道內流場的數值模擬分析、內腐蝕位置預測、管道三維數據測繪和管道合于使用評價。同時,還運用外腐蝕直接檢測、管體腐蝕導波檢測、管道漏磁外壁爬行檢測技術,開展外損傷檢驗與評價工作。
該項目自開工以來,中國特檢院壓力管道事業部派出流場內腐蝕預測與評價技術團隊開展了歷時7個月的現場檢測與評價工作。通過檢測與評價,初步發現管道狀況總體良好,同時存在部分安全隱患。特檢院利用科研成果提高了檢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為中石化對該氣田制定下一步維修改造方案,保障管道安全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據了解,“基于流場分析內腐蝕預測評價技術”是中國特檢院壓力管道事業部在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生命線工程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基于風險的油氣管道事故預防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課題“基于腐蝕的油氣管道用高強鋼壽命預測關鍵技術及微損評價技術研究”等資助下,歷經近10年探索,建立的與新標準接軌的、開展管道完整性評價的核心基礎技術能力,這也是開展基于失效模式的埋地管道全面檢驗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