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日,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吳一川/彭倍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單驅動器無線軟體微型機器人實現靈活導航”(Untethered soft microrobot driven by a single actuator for agile navigations)的研究論文,報道了一款新型具備高機動性與強穩健性的“電子蟑螂”軟體微型機器人。該論文由電子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完成。論文的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吳一川副教授,論文的資深指導作者為彭倍教授。其他作者還包括機電學院碩士生曹來、陸國彬,博士生冉龍騏,以及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王鵬。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學院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
研究人員研制出一款重約1克、長約2厘米的軟體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采用巧妙設計的柔性機構,通過調節單個驅動器的頻率,便可靈活控制腿部末端運動軌跡的形狀、方向與傾斜角度,展現出高度的可控性與系統集成度,實現了以往通常需多個驅動器才能完成的軌跡可控運動。實驗結果顯示,該機器人在同類型的無線微型機器人中展現出領先的運動性能,正面和反面姿態均具備靈活的運動控制能力。同時,還實現了閉環路徑跟蹤、水陸兩棲運動。值得一提的是,該機器人結構設計具有良好的韌性和抗沖擊性能,即使受到成人踩踏等強烈外部沖擊后,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體現出如“小強”般的頑強生命力,為其在復雜和極端環境中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該項成果展示了我校在昆蟲仿生微型機器人領域的積極探索,也為機器人在災害救援、管道巡檢、狹小空間作業等應用場景提供了新的技術思路和理論支持。
“電子蟑螂”機器人實物圖,大小與一枚硬幣相當
電子科技大學彭倍教授牽頭的機器人與無人系統團隊,長期深耕機器人技術領域,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與雄厚的技術積累。依托學校在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交叉學科的優勢,團隊在跨尺度機器人、智能感知與集群協同控制等方向形成了鮮明的技術特色。近年來,團隊在 Science Robo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oft Robotics 等期刊發表多篇研究成果,展現出強勁的原創科研實力。團隊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獎項,為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