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近年來,我國智能工廠建設熱情持續高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智能工廠市場規模達8560億元。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智慧工廠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1.4萬億元。
智能工廠建設對我國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要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到2025 年,我國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技術突破和工藝創新,推行精益管理和業務流程再造,實現泛在感知、數據貫通、集成互聯、人機協作和分析優化,建設智能場景、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
另外,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提到:到2025年,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食品醫藥等行業培育出2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智能制造發展水平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同時關乎我國未來制造業的全球地位。“十四五”期間,智能制造的技術融合創新、供給生態構建、場景應用落地和新型組織形態變革將進一步加速工廠智能化進程,推動數字化、網絡化工廠全面邁向智能工廠。
智能工廠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信息產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可有效提高工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將生產工廠內資源、要素、工藝、制造、管理等各環節高度協同,實現以訂單為導向、以數據為驅動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模式的現代工廠。其中,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核心器件等組成部分是影響智能工廠升級進化的核心,是中國制造業邁向高端智能化的關鍵。
智能工廠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位于北京昌平區的小米智能工廠二期項目傳來建設新消息。據悉,該項目主要包含小米智能工廠(M1項目)、小米未來產業園、小米創研中心(M4項目)三大功能板塊。小米智能工廠(M1項目)預計于今年年底交付投用,小米未來產業園、小米創研中心(M4項目)預計2024年底將竣工并交付使用。整體定位于打造集
智能終端設備研發、試驗、生產、發布、應用、示范等全環節覆蓋及多業態融合的智能產業園。
位于上海寶山區的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項目將于年內落成。據了解,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項目是由全球
工業機器人發那科與上海電氣集團合作打造的產業項目,致力于為下游應用企業提供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包括工業機器人、智能機械產品,以及對應的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技術和服務。
另外,麥迪科技計劃總投資約18.62億元進軍光伏產業,在綿陽市安州區建設集研發、生產、辦公為一體的超級工廠,建成年產9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項目。
智能化、自動化建設一直在“路上”
2023年2月2日,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江西省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指出,到2025年,在裝備領域建設3-5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培育20家以上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培育60家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建設100個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工廠,開發和推廣一批數字化轉型方案。
2月9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上海市推動四大工藝行業高質量提升發展實施意見(2023-2025)》(簡稱《實施意見》),進一步推動鑄造、鍛造、電鍍、熱處理等四大工藝行業發展。根據《實施意見》,到2025年,上海四大工藝行業數字化、綠色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10家上海市級智能工廠、打造30個智能制造特色場景、突破50項先進技術工藝裝備。
結語:國家大力支持企業應用自主創新產品、技術、裝備、軟件等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融合發展為路徑,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現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融合創新加速落地,實現我國裝備行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