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四川數字林草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系統技術規范》地方
標準征求意見稿已編制完成,根據《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規定,現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推動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在四川省落地見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促進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促進和提高四川省大熊貓等珍稀野外動植物及生態環境的全要素監測、自然災害和生態破壞的預警預判、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后評估等能力勢在必行。
當前,為解決省內大熊貓等珍稀野外動植物及生態環境的監測設施設備配套不全、管理難度大、監管盲區多、人力隊伍不足等問題,需要建立一套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的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系統技術規范,規范能夠深度融合先進信息技術與生態治理方式,能夠快速反應、科學管理、有效保護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能夠破解生態保護和管理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復雜問題,最終扭轉當前落后局面。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參考LY/T 2581-2016森林防火視頻
監控系統技術規范;LY/T 2582-2016森林防火視頻監控圖像聯網技術規范;LY/T 2665-2016森林火險因子采集站建設及采集技術規范;LY/T 1662.3-2008數字林業標準與規范.第3部分:衛星遙感影像數據標準;GB_4208 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_6829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電器的一般要求;GB/T_10125—2012 人造氣氛腐蝕試驗 鹽霧試驗;GB_13955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GB/T_17626.5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等技術規范編制而成。
本文件規定了四川省林草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用于規范森林草原防火、人車卡口管控、野生動物保護監測、林草資源管理等業務場景的監測系統建設。本文件適用于四川省內森林草原防火、人車卡口安防管控、野生動物保護監測、林草資源管理等業務的新建、擴建或改建項目,適用于項目的設計、實施、驗收,項目驗收后應接入到統一的林草視頻監控數字平臺。
標準技術內容說明:
(一)系統總體架構
天空地人一體化規范包括邏輯架構和物理架構。
邏輯架構分為六層:感知層:傳感器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網絡層:運營商網絡和林草傳輸網。基礎設施層:各級數據中心,省級云基地提供云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平臺層:包含中心服務平臺。用于提供AI、數據、視頻、無人機等數據可視化服務。數據層:存儲和提供GIS引擎、地理空間數據、林草基礎數據、林草專題數據、衛星遙感數據。應用層:具體執行信息系統,提供專項信息系統服務。
物理架構分為三層,三層之間通過互聯公網或者專網進行通信.省級:統一的監測平臺及各項子系統,部署于省級云基地,實現GIS地圖展示地理空間數據、林草資源基礎數據、專題數據、遙感數據融合服務。市/州級:本地動物種群監測、林草資源管理。匯聚、轉發和調閱省、區縣兩級視頻信號。提供訪問省級森林防火、動物種群監測接口。區縣/林區級:小型的分數據中心,便于就近指揮和處理業務,主要為設備感知端、安防監測系統、本級林草資源管理系統、視頻監控平臺。
(二)系統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
系統設計功能包括以下各層級功能需求及技術指標。
1、感知層:提供包含衛星、無人機、攝像機、單兵移動終端、移動巡護客戶端、氣象觀測站、可燃物傳感器、野外基礎設施的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
2、網絡層:包含互聯網、林草專網的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
3、基礎設施層:包含省級云計算、數據中心以及各地分中心的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
4、平臺層:平包含AI平臺、視頻聯網平臺、衛星遙感服務、無人機服務、數據服務和應用與數據集成平臺的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
5、數據層:包含GIS引擎、基礎地理空間數據、遙感數據、森林資源基礎數據、專題數據的服務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
6、應用系統層:包括林草資源管理系統,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系統、動物種群監測系統和安防監控系統,對接移動巡護客戶端的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
(三)安全保障體系
安全保障體系包括網絡安全要求和運維要求。
網絡安全要求分為平臺安全、前端設備安全、聯接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和運維安全六個部分。按照等級保護2.0規范,實施等級保護二級的安全防護標準。
運維要求包括一套完善的運維管理系統,對終端、網絡、云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實現統一納管。
(四)工程驗收測試
包括系統功能測試和系統性能測試要求。
功能測試應滿足系統設計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還應遵循《LY/T 2581-2016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技術規范》、《LY/T 2582-2016森林防火視頻監控圖像聯網技術規范》和《LY/T 1721-2008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等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要求。
系統新能測試響應時間要求如下:
——視頻畫面實時回傳,無卡頓、花屏的情況發生。
——地理信息界面響應時間不超過5秒。
——一般交互界面響應時間不超過1秒。
——有復雜運算的統計分析數據和復雜展示界面響應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5秒。
——應支持現網(新建設備)在線率應不低于95%。
——應支持圖像質量異常報警的功能,圖像質量異常:雪花、亮度異常、遮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