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30 手持 SLAM 掃描儀:助力國土測繪
硬件參數:
測距與點頻:測距范圍為 0.5-300 米,點頻高達 64 萬點每秒,能快速獲取高密度點云數據。
激光通道數:擁有 32 個激光通道,回波次數為 2 次,可更全面地采集物體信息。
重量:含 RTK 和電池重量為 1.7 千克,主機重量僅 1.5 公斤,搭配可折疊對中桿,便于單人攜帶作業。
供電與存儲:采用鋰電池供電,電池容量 24.48wh,單電池工作時長 1 小時,支持工作中更換電池,也可外接供電,功耗小于 30W。存儲容量為 512G,可滿足大量數據的存儲需求。
相機:配備 3 個 1500 萬像素相機,傳感器尺寸為 2592(H)×1944(V),視場角為 210°*170°,用于點云著色和場景捕捉。
技術特點:
高精度融合解算:采用 RTK 與激光 SLAM 及視覺 SLAM 深度融合解算技術,以優于 3cm 的 RTK 定位結果為基準,實現全場景 5cm 精度測量。
實時 SLAM 解算:內嵌 CPU 1.2T 數據算力支撐,可在 13000 平方米區域內無間斷實時 SLAM 解算,支持實時點云瀏覽與即時量測。
SQC 精度自耦合算法:實時計算 SLAM 點云精度,并通過綠、黃、紅三色進行點云精度預警,提醒用戶及時采取措施,保證成果精度。
HPC 真彩色點云著色算法:將可見光影像和激光點云等多源數據進行深度融合解算,實現點云的精準著色,點云著色精準度高,可大幅提升彩色點云可識別度。
移動物體檢測算法:可智能識別行人、車輛等移動物體,并在成圖過程中自動去除,使點云成果更加整潔。
功能優勢:
免回環采集:RTK 高精度定位信息實時校準 SLAM 位姿信息,免去傳統手持掃描儀常見的路徑回環要求,路徑規劃自由,減少外業時長與數據存儲量。
Vi - LiDAR 無接觸測量:以三目攝像頭捕捉場景圖像,現場拍照并在照片上選擇待測點后,可實時計算待測點三維坐標,實現無接觸測量,15m 范圍內可保證 5cm 測量精度。
兼容常規 RTK 功能:具備常規移動站 RTK 的所有功能,可使用測地通 APP 進行作業,無縫兼容原有測量業務,原有華測 RTK 用戶無需額外學習即可上手。
操作便捷:SmartGo 采集軟件的圖形化界面支持 “傻瓜式” 操作,新人通過 30 分鐘培訓即可上手。NFC 閃連功能實現設備與手簿的一碰即連,無感慣導技術自動完成姿態校準,無需人工靜止等待。
應用場景:適用于國土測繪、智慧城市建設、BIM 施工、農林測量、電力檢測、堆體測量、地下空間數據采集等多種作業場景。
高精度定位與測量:集成第四代空氣介質圓盤天線,0-30° 低高度角衛星信號質量提升 20%,EMC 電磁屏蔽設計確保 RTK 定位精度優于 3cm。通過 RTK 與激光 SLAM 深度融合解算,室內外測量精度均可達到 5cm。
強大的 SLAM 算法:全新的實時處理與后處理 SLAM 算法,能基于現場環境自動匹配合適的模型參數,在堤壩等弱特征場景、GNSS 嚴重遮擋的城市峽谷或 GNSS 信號微弱的林區,也能輸出精度穩定的點云成果。
高效的數據采集:點頻提升至 64 萬點每秒,可快速獲取高密度點云數據,能更清晰地展現被測物體的細節,滿足對立地物特征及邊界要求更精準的作業場景。測距能力達 300 米,適用于高層建筑立面、電力巡檢等需要長距離測量的任務。最大采集速度可達 20km/h,并能與電動車、平衡車、機器狗等多種移動平臺無縫對接,提升作業效率。
點云著色技術:采用 HPC 真彩色點云著色算法,將可見光影像和激光點云等多源數據進行深度融合解算,實現點云的精準著色,點云著色精準度高,大幅提升彩色點云可識別度。
智能化功能:全新升級的移動物體檢測算法,可以智能識別行人、車輛等移動物體,并在成圖過程中自動去除,使點云成果更加整潔。創新性地采用自研 SQC 精度自耦合算法,實時計算 SLAM 點云精度,并通過綠、黃、紅三色進行點云精度預警,避免內業返工。
操作便捷與便攜:采用模塊化設計,主機重量僅 1.5 公斤,搭配可折疊對中桿,單人可輕松攜帶。SmartGo 采集軟件的圖形化界面支持 “傻瓜式” 操作,新人通過 30 分鐘培訓即可上手。NFC 閃連功能實現設備與手簿的一碰即連,無感慣導技術自動完成姿態校準,無需人工靜止等待。
豐富的應用方案:配套的 CoProcess 軟件可實現對相同立面特征的半自動化提取,單人每天平均能處理 30 棟建筑物的數據。還提供方量計算功能,從點云數據導入到最終報告生成只需四步操作,確保了方量計算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RS30 手持 SLAM 掃描儀:助力國土測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