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隨著老城區改造工程的推進,城市基礎設施不斷更新,其中飲用水供應系統也面臨著升級和改造。在此過程中,確保飲用水水質安全至關重要。由于施工活動可能影響供水管網,如管道破損、沉積物擾動等,進而影響水質,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飲用水水質監測解決方案,以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二、監測目標
1.實時掌握老城區改造過程中飲用水水質變化情況,及時發現水質異常。
1.評估改造工程對飲用水水源、管網及末梢水水質的影響。
1.確保飲用水水質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保障居民健康。
三、監測點布局
水源地:在老城區飲用水取水口設置監測點,監測水源水的水質狀況,包括原水的濁度、酸堿度、溶解氧、氨氮、重金屬等指標。
水廠:在水廠進水口、沉淀池出水口、濾池出水口、清水池出水口以及出廠水處分別設置監測點。監測項目除上述水源水指標外,還需關注消毒劑余量、微生物指標(如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等)。
管網:在老城區供水管網的不同位置,如管網節點、易發生水質問題區域(如老舊管道集中地段、施工頻繁區域)設置監測點。根據管網規模和復雜程度,合理確定監測點數量,一般每平方公里設置 2 - 3 個監測點。監測項目主要為濁度、余氯、pH 值、電導率等。
末梢水:在居民小區、學校、醫院等重點用水單位的水龍頭處設置末梢水監測點。每個小區至少設置 1 個監測點,學校、醫院等大型單位可根據規模設置 2 - 3 個監測點。監測項目與管網監測項目類似,并增加感官性狀指標(如色度、嗅和味)的監測。
四、監測項目
常規指標:包括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 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耗氧量、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氯化物、硫酸鹽、氟化物、氰話物、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鐵、錳、銅、鋅、鋁、砷、汞、硒、鎘、鉻(六價)、鉛、銀、硼、鉬、鎳、鈷、銻、鈹、鋇、農藥殘留(如六六六、滴滴涕等)。
微生物指標: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
1.消毒劑指標:余氯、二氧化氯、一氯胺、臭氧等消毒劑余量及副產物(如三鹵甲烷、鹵乙酸等)。
特殊指標:根據老城區的工業布局和環境狀況,針對性地增加一些特殊指標監測,如重金屬(如汞、鎘、鉛等)、有機污染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五、監測頻率
水源地:每日監測一次常規指標,每周監測一次微生物指標,每月監測一次全分析指標(包括常規指標、微生物指標、消毒劑指標及特殊指標)。
水廠:每 2 小時監測一次常規指標(除微生物指標),每日監測一次微生物指標,每周監測一次全分析指標。
管網:每日監測一次濁度、余氯、pH 值,每周監測一次細菌總數等微生物指標,每月監測一次全分析指標。
末梢水:每周監測一次常規指標(除微生物指標),每月監測一次微生物指標,每季度監測一次全分析指標。
六、監測方法
1.采樣方法: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如 GB/T 5750 - 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進行水樣采集。使用專用采樣瓶,確保采樣過程中水樣不受污染。對于微生物指標采樣,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1.檢測方法:采用***方法進行檢測,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離子色譜法、氣相色譜 - 質譜聯用法等。對于微生物指標,采用多管發酵法、濾膜法等進行檢測。
七、監測數據管理與分析
1.數據采集:通過在線監測設備和人工采樣檢測,及時獲取監測數據。在線監測設備應具備數據自動傳輸功能,將數據實時傳輸至數據管理平臺。人工檢測數據應在檢測完成后 24 小時內錄入數據管理平臺。
1.數據管理:建立飲用水水質監測數據庫,對監測數據進行分類存儲、備份和管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數據分析:運用數據分析軟件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繪制水質變化趨勢圖、直方圖等。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水質異常變化,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
八、預警與應急處理
1.預警機制:設定水質預警指標和閾值,當監測數據超過預警閾值時,自動觸發預警系統。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向相關部門和人員發送預警信息。
1.應急處理:制定飲用水水質應急預案,當發生水質異常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如停止供水、查找污染源、采取水質凈化措施等,確保居民用水安全。同時,及時向公眾發布水質信息,避免引起恐慌。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