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揮發酚的測定
9.1原理
用蒸餾法使揮發性酚類化合物蒸餾出,并與干擾物質和固定劑分離。由于酚類化合物的揮發速度是隨餾出液體積而變化,因此,餾出液體積必須與試樣體積相等。
萃取法:被蒸餾出的酚類化合物,于pH(10.0±0.2)介質中,在鐵存在下,與4-氨基反應生成橙紅色的染料,用萃取后,在46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
直比:被蒸餾出的酚類化合物,于pH(10.0±0.2)介質中,在鐵存在下,與4-氨基反應生成橙紅色的染料。顯色后,在30 min內,于510nm波長測定吸光度。
標準方法:水質揮發酚的測定4-氨基分光光度法HJ503-2009
9.2 要義
9.2.1 揮發酚的定義
典型的條件性指標,隨水蒸氣蒸餾出并能和4-氨基反應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揮發性酚類化合物(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并非所以含酚羥基能揮發的化合物
9.2.2 條件的控制
蒸餾條件:蒸餾法使揮發性酚類化合物蒸餾出
顯色條件
9.3 檢出限與測定范圍
檢出限:0.0003mg/L(萃取);0.01mg/L(直比)
測定范圍:0.001~0.04mg/L(萃取);0.04~2.50 mg/L(直比)
9.4 關鍵步驟
9.4.1 預蒸餾
取250ml樣品移入500ml全玻璃蒸餾器中,加25ml水,加數粒玻璃珠以防暴沸,再加數滴甲基橙指示液,加熱蒸餾,收集餾出液250ml至容量瓶中
9.4.2
顯色(萃取法):將餾出液移入分液漏斗中,加緩沖溶液,4-氨基溶液,鐵溶液,充分混勻后,放置10min
9.4.3 萃取
加入,密塞,劇烈振搖
9.4.4 比色(萃取法)
于460nm波長,用光程為30mm的比色皿,以為參比,測定層的吸光度值
9.4.5 顯色(直比法)
分取餾出液于比色管中,加緩沖溶液,加4-氨基溶液,混勻,加鐵溶液,充分混勻后,密塞,放置10 min。(加入量不同于萃取法)
9.4.6 比色(直比法)
于510nm波長,用光程為20mm的比色皿,以水為參比,于30 min內測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9.4.7 注意事項與影響因素
顯色劑4-氨基的純化(脫色法、萃取法等等比較)
color:black">十.的測定
10.1原理
總氰:向水樣中加入磷酸和EDTA二鈉,在 pH<2 條件下,加熱蒸餾,利用金屬離子與 EDTA絡合能力比與氰離子絡合能力強的特點,使絡合離解出氰離子,并以形式被蒸餾出,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在中性條件下,樣品中的與氯胺T反應生成,再與異作用,經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與吡唑啉酮縮合生成藍色染料,在波長638nm 處測量吸光度。
易釋放氰:向水樣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鋅,在 pH=4 條件下,加熱蒸餾,簡單和部分絡合(如鋅氰絡合物)以形式被蒸餾出,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在中性條件下,樣品中的與氯胺T反應生成,再與異作用,經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與吡唑啉酮縮合生成藍色染料,在波長638nm 處測量吸光度。
標準方法:水質的測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2009
10.2 要義
10.2.1 總和易釋放的定義
典型的條件性指標,總氰和易釋放氰只是根據標準條件所確定的,總也并非化學意義上所以含氰根的化合物
10.2.2 條件的控制
總氰:在pH<2介質中,磷酸和EDTA存在下,加熱蒸餾,氫氧化鈉吸收
易釋放氰:在pH=4介質中,硝酸鋅存在下,加熱蒸餾,氫氧化鈉吸收
顯色條件
10.3 檢出限與測定范圍
檢出限:0.004mg/L(異-吡唑啉酮);0.001 mg/L(異-酸)
測定范圍:0.016~0.25mg/L(異-吡唑啉酮);0.004~0.45 mg/L(異-酸)
10.4 關鍵步驟
10.4.1 蒸餾(總氰)
取樣品移入蒸餾瓶中,玻璃珠,加EDTA-2Na溶液,再迅速加入磷酸,使pH<2,立即蓋好瓶塞,蒸餾,接收瓶內試樣體積接近100 ml時,水定容至標線。
10.4.2 蒸餾(易釋放氰)
取樣品移入蒸餾瓶中,玻璃珠,加硝酸鋅溶液,加甲基橙指示劑,再迅速加入酒石酸溶液,蒸餾,接收瓶內試樣體積接近100 ml時,水定容至標線。
10.4.3 顯色
加入磷酸鹽緩沖溶液(pH=7),混勻,迅速加入0.20 ml 氯胺T溶液,混勻,放置3~5 min,加入5.0 ml異-吡唑啉酮溶液,混勻。加水稀釋至標線,搖勻。在25~35℃的水浴裝置中放置40 min。
10.3.4 比色
在638 nm波長處,用10mm比色皿,立即比色
10.3.5 注意事項與影響因素
顯色溫度、顯色時間、吸收液效率、溶液Ph……
color:black">十一.六價鉻的測定
11.1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六價鉻與二苯碳酰二肼反應生成紫色化合物,其吸收波長為540nm,其吸光度與濃度之間符合朗伯比爾定律。
標準方法:水質六價鉻的測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
11.2 檢出限與測定范圍
檢出限:0.2ug(30mm光程);0.004 mg/L (10mm光程)
測定范圍:<1.0mg/L
11.3 關鍵步驟
11.3.1 預處理(清潔水樣):樣品不含懸浮物,低色度的清潔地面水可直接測定
11.3.2 預處理(樣品有色,但不太深):色度校正,如樣品有色但不太深時,另取一份試樣,以丙酮代替顯色劑
11.3.3預處理(混濁、色度較深的樣品):取適量(一定量)樣品燒杯中,加水至50ml,加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溶液PH值為7-8。在不斷攪拌下,滴加氫氧化鋅共沉淀劑絮凝沉淀,將此溶液轉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用慢速濾紙干過濾,棄去10-20ml初濾液,取其中50.0ml濾液供測定。
11.3.3 顯色:加入0.5mL(1+1)硫酸溶液和0.5mL (1+1)磷酸溶液,搖勻。加入2mL顯色劑(低濃度,顯色劑 Ⅰ),搖勻。
11.3.4 5-10min后,在540nm波長處,用10或30mm的比色皿,以水做參比,測定吸光度
11.3.5 注意事項與影響因素:顯色劑的配制和選用、還原性物質的干擾、氧化性物質的干擾、顯色時間的影響、色度和濁度的影響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