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領域,建構筑物裂縫的出現是一個較為常見且復雜的問題。其產生原因總體可歸為兩大類:荷載引發的受力裂縫以及約束變形導致的非受力裂縫。
從大量工程裂縫數據統計來看,在混凝土結構中,荷載引起的裂縫占比約 20%,而變形所致裂縫則約占 80%。對于砌體結構,約 90% 的裂縫源于變形變化,僅有 10% 由荷載引起,且這其中無論是 90% 還是 10% 的情況,都存在變形變化與荷載共同作用的現象,只是主次有所不同。
一、荷載引起的受力裂縫。這類裂縫包含受彎、受剪、受壓、受扭等多種類型。其裂縫位置與走向呈現出明顯規律,與荷載的大小、方向以及構件的材料強度、截面尺寸、配筋數量等密切相關。常見的裂縫形態多為豎向裂縫和水平裂縫,斜裂縫與不規則裂縫相對較少。一般而言,依據作用效應與結構抗力的關系,借助內力和承載力的計算分析,就能對這類裂縫得出較為準確的判斷結論。
二、變形引起的裂縫。其主要與材料種類、環境溫度、濕度以及約束條件等因素相關聯,涵蓋收縮裂縫、溫度裂縫、不均勻沉降裂縫、應力集中裂縫、凍融裂縫、鋼筋銹蝕裂縫、堿集料反應裂縫、構造裂縫等多種類型。非受力裂縫是因結構約束變形而產生的。在外界溫度波動、地基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材料自身收縮或漸變等因素作用下,結構會產生變形需求。當這種變形無法實現或者受到約束限制時,構件內部就會產生較大應力。此應力大小與結構剛度緊密相連,剛度越大,應力越大。一旦應力超出材料強度,結構與構件便會開裂。變形引起的裂縫大多為斜裂縫和不規則裂縫,豎向與水平裂縫較少。
非受力裂縫具有特點。裂縫出現后,變形得到一定滿足或部分滿足,應力隨之釋放。有些結構盡管材料強度不高,但倘若具備良好韌性,就能適應變形要求,從而可能避免開裂;反之,部分結構材料強度雖高,可因剛度大或約束強,抗變形能力差,反而更容易產生裂縫,這是與受力裂縫的關鍵區別。另外,變形裂縫的產生是一個時間過程。受力裂縫從荷載作用、內力形成直至裂縫出現與擴展幾乎是一次性完成的;而變形裂縫從環境變化、變形產生,到約束應力形成、裂縫出現與擴展,并非瞬間同步完成,而是通過一系列傳遞過程逐步推進,是一個多次產生與發展的動態過程,比如溫度裂縫,它屬于不穩定裂縫,會有反復變化的情況。
深入了解建構筑物裂縫產生的原因,無論是對于建筑設計環節提前預防裂縫出現,還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裂縫產生,以及在建筑建成后的維護修繕工作中準確判斷裂縫成因并制定合理解決方案,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與耐久性,保障建筑物在其設計使用壽命內安全穩定地發揮功能,減少因裂縫問題可能引發的安全隱患與經濟損失。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