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天津市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由2000年的656.02億元迅速增長至2005年的1865.14億元,年均增長23.2%,銷售收入占全市工業的1/4左右,出口交貨值占全市的50%以上。
產業創新鏈初步形成,創新體系日臻完善。天津市現已建成5個*和5個市級創新機構(基地)、1個*企業技術中心、13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外資企業產品研發中心,形成了多層次的創新機構布局。
產品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創新結構不斷優化。天津市在IT產業化分工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帶動電子信息產品技術含量逐年提高,產品水平逐漸與世界同步。LCOS數?;旌闲酒腃MOS制造技術和反射式顯示用近眼虛擬放大系統研究,居國內地位;飛思卡爾強芯和南開強芯的片上系統(SoC)芯片設計達到90納米的*水平。
重點領域創新優勢明顯,產業競爭力逐步增強。天津市在光電子學、光電子技術、光存儲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擁有較為雄厚的科研基礎,以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為主組建的“光電子聯合科研中心”,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居于水平。在汽車電子領域,天津市擁有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大學內燃機研究所、天津汽車工業公司研究所等代表我國*水平的科研開發機構。
天津市加強電子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總體思路是,本著“服務城市定位、產業發展,強化產業互動、促進創新協同”的發展原則,加強行業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提升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能力,支撐和天津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推動,產學研相結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集群,為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支撐;依托電子信息產業密集區和電子信息產業園,集聚國內外信息人才、創新項目、研發機構和企業技術中心,形成產業創新的有力載體;優化創新和產業發展環境,以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為突破口,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重點任務一是建立創新能力提升長效機制,二是構建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以高校和重點科研機構為主體的知識創新體系、以科技服務機構為主體的創新服務體系。三是打造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潛力產業創新集群。提升IT產業創新能力的對策是加強組織保障、資金保障、政策保障、技術保障、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