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技術中心>行業論文1(請不要選擇)>正文
在北京,共有27個固定的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子站,它們均衡分布并覆蓋了北京的18個行政區縣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此外,北京還裝備有空氣質量流動監測車,進而使空氣質量監測更加機動靈活。
奧運會開幕前夕,《瞭望》新聞周刊查看了北京的空氣質量監測站,并實地拍回一組圖片。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教授級高工趙越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北京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建立,在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1998年以來,將環保工作的著眼點由注重治理污染的具體行為,轉變為對這些行為和措施的結果進行監測,通過監測數據客觀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的變化和措施的成效。
趙越說,北京努力保持原有監測站位置不變,很多老的空氣質量監測站設立都在20年以上,它們見證的是歷史,在地點不變只有時間變化的情況下,見證的是所在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發展變化規律。
比如東城區東四監測子站,已經有24年歷史,在它周圍,老北京民居比較多,很多都是平房,在冬季各家各戶燒小煤爐取暖時,監測數據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濃度較高,在東城區、西城區針對3.3萬戶平房居民采暖小煤爐實施“煤改電”工程以后,有害物濃度有了明顯下降,空氣質量顯著提高。可以說,東四監測站見證了當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趙越告訴本刊記者,綜合這些監測站采集的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到,自1998年北京市開始實施大氣質量緊急控制措施以來,到現在已經經歷了14個階段的控制,效果十分明顯。在這10年中,北京的經濟和城市建設發展迅速,但抑制住了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通過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提高能源質量,特別是燃煤的脫硫控制,使得二氧化硫年日均濃度從1998年的0.120毫克/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0.047毫克/立方米,下降速度很快。在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從130萬輛到350萬輛的激增過程中,通過不斷執行更加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改善車況、路況和油品等措施,使得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濃度沒有隨機動車數量的成倍增加而上升,反而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可見,實施14個階段的控制,實施的幾百項控制措施,對于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具有決定性作用。
目前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分為兩類:氣象因素和人為可控制的因素,去年8月的“好運北京”測試賽期間,實施了車輛限行單項控制,市民積極配合,日環境空氣質量提高了近20%。
解決環境問題不只是政府一家的事,需要引導全體市民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將其納入到環境保護主體中來。在北京市*的倡導下,數百家車友會、媒體和民間環保組織發起了“少開一天車”活動,鼓勵市民科學用車減少污染,使綠色出行成為生活時尚。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