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電力系統中新能源的地位
非化石能源發電的電量直接決定了新型電力系統中的碳減排量從電量維度可以看出,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基準/跨越式新能源發展情景下新能源等發電量占比演變情況
電化學儲能技術成熟度較高,其規模化商業應用已迎來爆發式增長的臨界點。
儲能成本快速下降:離子儲能系統等效度電成本 (元/千瓦時次) : 0.5 (2020年) -0.2(2025年),2030年光儲聯合發電成本低于傳統火電機組電價。
對于2030年某大區電網,在新能源裝機占比66%的場景下(負荷1.38億千瓦,直流外送6670萬千瓦常規電源裝機2億千瓦,風電、光伏裝機各2億千瓦)。若使新能源并網發電量占比達到或接近50%,需配置1600萬千瓦/6小時儲能,可新增新能源消納電量401億千瓦時。
2、提高系統調峰和新能源消納能力場景
技術要求:能量型儲能,容量大,對儲能整體系統的充放電功率調節速率和反轉速度要求不高。
配置原則:
1、配置在潮流疏散靈活、電壓支撐調節能力強的樞紐節點,可靠近新能源側。
2、針對系統凈負荷曲線的調峰需求,通過生產模擬的方法計算確定儲能的能量容量和功率容量
3、計及充放周期內 (一般為日內) 充放平衡約束充放電轉換能量損耗、SOC 上下限約束
4、新能源有效容量系數以上的出力部分可以先主動棄掉,不增添系統的調峰負擔。
3、光儲聯合供(發)電
4、新型電力系統中促消納問題的矛盾及其演化規律
發展早期
追求保障新能源的高利用率主要是由于當時新能源發電設備的成本較高,為了充分利用新能源發電設備,避免短期內投資過熱和設備浪費,促進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才確立了高利用率保障目標。
發展中后期
新能源發電設備成本不斷加速下降的趨勢下,單純追求新能源的高利用率已經,即由保利沒有必要,而應轉向“由保到促”用率向促消納轉變,主要致力于促進電力系統中新能源發電量占比的提升。
5、系統電力電量平衡與調峰配置的基本方法
經初步測算: 2030年新能源利用率若降低1個百分點,可提升新能源電量占比約1.1個百分點。
6、超大規模新能源+儲能+需求側響應
零碳路徑下演進方向之一——超大規模新能源+儲能+需求側響應
如考慮到CCUS技術的成熟度和經濟性沒能及時突破,以及高調節性能、低利用小時數煤電的技術經濟性和生存機制等問題,導致煤電無法有效保留,新能源裝機發展規模需進一步增加,同時需要配置更多的抽蓄和儲能以部分解決日內調峰和電力平衡問題,但在日電量不足時則無法應對,需要依靠需求側響應技術以有限解決電力平衡缺額問題。
算例-2060年負荷高峰日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