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監測溫室大棚中的濕度和光照度
現代蔬菜設施栽培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為了解決菜籃子供應問題,緩和淡旺差距,特別是解決低溫季節的蔬菜生產和供應問題。從當時簡陋傳統的設施栽培方式起步,大力研究和發展現代蔬菜設施栽培,其中主要包括塑料大棚和溫室栽培,作用在于保溫、避雨、遮陰等。在這方面需要對示范性的溫室大棚基地貼上“現代化農業”的標簽,利用先進的檢測手段來監測或控制溫室大棚內的濕度和光照等關鍵要素。其中我們主要借助小型氣象站進行大棚內的各種氣象條件的測定。
濕度監測:大棚內的空氣濕度通常比較大,白天相對濕度為70%~90%,夜間常常達到100%,并凝結成水珠。棚內濕度過大,不僅影響作物生長,而且容易引起病害發生,所以大棚內的降濕工作非常重要。我們需要隨時隨地測定大棚中的濕度,用溫室大棚小氣候觀測站就能夠完成。在冬季主要結合通風降溫進行,天氣晴朗時通風排濕。對棚內地面要全部進行地膜覆蓋,沒覆蓋到的地方(溝間),可用稻草、谷殼等物覆蓋,盡量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棚內土壤灌水,采用地膜下鋪設塑料軟管進行噴灌,有條件的可用滴灌設施。棚內噴藥防治病蟲害,應選擇在晴天進行,陰雨天盡量不噴藥,必須噴藥的話,采用煙熏劑與粉塵劑。
光照度監測:在適宜的條件下增加光照,一般能增強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產量,對喜光作物尤其明顯。而塑料大棚內的光照強度比外界低,影響棚內光照強度的主要因素是塑料棚膜的質量,還有棚內的不透明物體(包括棚架、壓膜線、支架等)。用溫室大棚小氣候觀測站也能夠了解大棚內的光照度如何。一般質量好的新棚膜透光率在85%以上,隨著覆蓋時間的延長,棚膜老化、粉塵積累,透光率也隨之下降。污染嚴重、質量差的棚膜,2年后透光率就可下降到50%以下,所以一般的塑料棚膜只能用2年。棚內的濕度較大,常在普通棚膜上形成水珠,棚膜上的水珠也會降低棚膜的透光率。棚膜上的水珠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生產上采用無滴膜。同時,應盡量減少棚內不透明物體的存在,棚架、壓膜線不要過分粗大,支撐作物的竹木支架應改用塑料繩(捆扎),這樣不僅減少棚內遮光,而且可改善高桿作物的受光角度。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