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膜型緩蝕劑多為有機緩蝕劑,它們具有極性基因,可被金屬的表面電荷吸附,在整個陽極和陰極區域形成一層單分子膜,從而阻止或減緩相應電化學的反應。如某些含氮、含硫或含羥基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機化合物,其分子中有兩種性質相反的基團;親水基和親油基。這些化合物的分子以親水基(例如,氨基)吸附于金屬表面上,形成一層致密的憎水膜,保護金屬表面不受水腐蝕。牛脂胺、十六烷胺和十八烷胺等被稱作“膜胺”的胺類,就是水處理中常見的吸附膜型緩蝕劑。巰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和甲基苯并三唑等是有色金屬(尤其是銅)的理想緩蝕劑。它們雖然與銅金屬本身作用成膜,但與上述典型的氧化膜型緩蝕劑不同,不是通過氧化,而是通過與金屬表面的銅離子形成絡合物,以化學吸附成膜的。當金屬表面為清潔或活性狀態時,此類緩蝕劑能形成緩蝕效果令人滿意的吸附膜。但如果金屬表面有腐蝕產物或有垢沉積的情況下,就很難形成效果良好的緩蝕膜,此時可適當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劑,以幫助此類緩蝕劑成膜。
由于緩蝕劑的緩蝕機理在于成膜,故迅速在金屬表面上形成一層密而實的膜,乃獲得緩蝕成功之關鍵。為了迅速,水中緩蝕劑的濃度應該足夠高,等膜形成后,再降至只對膜的破損起修補作用的濃度;為了密實,金屬表面應十分清潔,為此,成膜前對金屬表面進行化學清洗除油、除污和除垢,是*的步驟。
上述各類緩蝕劑,除中和胺與膜胺主要用于鍋爐凝水處理、硅酸鹽用于飲用水處理外,其他各類則常用于冷卻水處理。若單就對碳鋼的緩蝕效果而言,鉻酸鹽,尤其是配合以聚磷酸鹽和鋅鹽的鉻酸鹽,至今仍然是循環冷卻水處理緩蝕劑中為理想者。美國在相當程度上仍在應用著它。應用時,一般將水的pH值控制為微酸性,以阻抑致垢鹽結垢。但鉻酸鹽(六價的)有毒,雖然它對循環冷卻水中的菌、藻等有害微生物有殺滅作用,但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已逐漸為(聚)磷酸鹽所取代。這標志著循環冷卻水堿性處理時代的開始。這一概念就是對水的pH值不再著意控制,而是聽其自然。水中致垢鹽的結垢問題則依靠有機磷酸(鹽)和聚丙烯酸(鹽)等這些阻垢劑、分散劑來解決。但是,磷酸鹽是水中微生物的營養源,它的排放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結果,從另一方面對環境造成污染。于是,在不允許使用鉻酸鹽和(聚)磷酸鹽的地方,其他幾類緩蝕劑得到了應用機會。但是,鉬酸鹽等應用成本高;亞硝酸鹽不宜作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的緩蝕劑,除非有殺生劑有效在控制住能使它分解失效的微生物;硅酸鹽緩蝕效果差(由于成膜時間長,有時,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較完整的膜,需2~3個星期),而且,一旦有垢產生,就很難去掉;鋅鹽中的鋅與鉻一樣,也是重金屬,也對水體中的生物造成威脅。因此,人們對含磷量較少的有機緩蝕劑的開發和應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進而導致了“全有機配方”水處理劑的上市。不過,迄今為止,在緩蝕劑的開發和應用上,還沒有出現像過去由使用聚磷酸鹽轉為使用鉻酸鹽,或由使用鉻酸鹽復轉為使用聚磷酸鹽那樣的突破性的進展。用“全有機配方”緩蝕劑,水的腐蝕條件不能太苛刻,否則,必須以無機緩蝕劑予以補救。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