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和鈦合金的發展過程: 鈦是英國化學家格雷戈爾(Gregor R W ,1762—1817。)在1791年研究鈦鐵礦和金紅石時發現的。四年后,1795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特(Klaproth M H ,1743—1817。)在分析匈牙利產的紅色金紅石時也發現了這種元素。他主張采取為鈾(1789年由克拉普羅特發現的)命名的方法,引用希臘神話中泰坦神族“Titanic”的名字給這種新元素起名叫“Titanium”。中文按其譯音定名為鈦。 格雷戈爾和克拉普羅特當時所發現的鈦是粉末狀的*,而不是金屬鈦。因為鈦的氧化物極其穩定,而且金屬鈦能與氧、氮、氫、碳等直接激烈地化合,所以單質鈦很難制取。直到1910年才被美國化學家亨特(Hunter M A)*次制得純度達99.9%的金屬鈦。
由于鈦在液化狀態時化學活性非常高, 鈦與氣體和所有制模成形用的難熔材料都有很高的活性, 因此, 鈦合金鑄造成形工業化的生產晚于變形鈦合金和變形工藝。自海綿鈦工業化以來, 鈦在工業上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鈦工業的迅速發展, 鈦的生產能力正在逐年提升, 并將陸續超過鉛、鋅、銅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三金屬。目前, 由于緊張局勢的緩和和軍備縮減, 使飛機的鈦需求量減少, 但民用客機今后可望繼續增長。要使鈦業得以生存, 普遍認為還是要擴大飛機以外的一般用途。近十幾年來, 隨著鈦工業的發展,鈦及鈦合金已由逐漸轉向民用, 由航空工業逐漸轉向一般工業。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