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性能差異的影響
鈦合金與不銹鋼二者在物理性能方面存在以下幾點差異:首先,鈦合金的主要成分鈦和不銹鋼的主要成分鐵都屬于高熔點材料,如果采用熔化焊接的方法進行二者的連接則加熱溫度很高,在焊接加熱和冷卻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焊接應力。并且鈦合金的熔點比不銹鋼高,在焊接過程中熔點低的材料達到熔化狀態時,熔點高的材料仍呈固體狀態,這時已經熔化的材料容易滲入過熱區的晶界,會造成低熔點材料的流失、合金元素燒損或蒸發,使焊接接頭難以焊合;其次,鈦合金的線膨脹系數大約是不銹鋼的2倍,而線膨脹系數不同的異種材料的焊縫,結晶時就會產生很大的焊接應力,會導致產生很大的焊接變形。由于焊縫兩側材料承受的應力狀態不同,容易導致焊縫及熱影響區產生裂紋。以18-8不銹鋼和TA15鈦合金為例,表1給出了兩者之間的物理性能差異。
2 化學性能差異的影響
不銹鋼中主要合金元素是鐵,不銹鋼與鈦易形成金屬間化合物TiFe和TiFe2,不銹鋼中的碳、鉻、鎳等其它元素在較高溫度下也可與鈦形成TiNi5、TiNi2、TiCr2等多元復合脆性金屬間化合物,使焊縫進一步脆化,進一步降低接頭性能。鈦在溫度為1155K時發生相變,高溫時以體心立方晶格β-Ti型式存在,溫度較低時為密排立方晶格的α-Ti。鐵在α-Ti中的固溶度很小(見圖1),室溫下僅為0.05%~0.1%,在共析溫度下不超過0.5%。鐵是β-Ti穩定元素,在β-Ti中的固溶度比在α-Ti中的大,在共晶溫度1355K時,鐵在β-Ti中的固溶度達到zui大值25%。在β-Ti中固溶了鐵之后,可以使其相變點溫度降低,當β-Ti中鐵含量達到一定值時,β-Ti將會被保留至室溫,隨著β-Ti中鐵含量的進一步增高,在冷卻過程中,將會造成鐵在鈦中的過飽和,進而超過其在鈦中的固溶度而形成金屬間化合物。同時鈦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易與鋼中的碳元素形成脆性的TiC,導致焊縫脆性增大,容易產生裂紋。
鈦具有較強的吸收氣體的特性,在高溫下對氧、氮、氫有較高的化學親和力,易形成脆性化合物,使強度顯著提高,而塑性和韌性急劇下降,顯著地增加脆性斷裂傾向及裂紋形成。氧化產物也會顯著降低焊縫金屬的強度和塑性。鈦和不銹鋼在高溫下易氧化,從而降低接頭質量。高溫下鈦易于與空氣中的氫、氧和氮發生反應。鈦在250℃以上開始吸收氫,在400℃以上開始吸收氧,從600℃開始吸收氮。焊接材料的氧化會使得焊接區被這些氣體污染而脆化,甚至產生氣孔。
在進行鈦合金與不銹鋼的連接時,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通過控制和調節界面處的元素擴散,對界面處脆性相的種類、數量、分布形態進行研究和改善,以提高接頭的塑性和韌性。同時需要選用適當的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藝參數,減小焊接應力,從而實現二者高質量的連接,獲得性能優良的連接接頭。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