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涂膜破壞狀態及防治方法
1、褪色,在使用過程中,漆膜的顏色變淺的現象。
產生原因
(1)受日光,化學藥品,大氣污染等的作用,使顏色減退。
(2)受熱,紫外線的作用使樹脂變質。
(3)所選用涂料(或漆中所含顏料)的耐侯性差或不適用于戶外。
防治方法
(1)根據使用環境選用耐候性優良的涂料。
(2)選用不褪色的涂料。
2、涂膜剝落,由于噴涂底材和涂層或涂層與涂層之間附著力不良所產生漆面剝落。
產生原因
(1)施噴件表面處理不當,有一些影響粘接的物質殘留在要噴涂的表面上(如硅酮、油、脂肪、蠟、銹、拋光殘留物等)。
(2)選用的底漆不合適。
(3)施噴件表面打磨不充分或未進行打磨。
(4)噴涂底漆或面漆時使用干噴式或面漆噴涂太厚。
(5)噴涂金屬銀粉漆時,涂層與涂層間的相隔時間太短或油漆調配太濃。
(6)噴涂時底材表面溫度太高或太低。
防治方法
(1)打磨時要充分。
(2)*清潔欲噴涂的區域。
(3)在有可能發生粘接不牢的施噴件(如鋁和塑料)上應遵照制造商的指示,正確使用底漆,該底漆應有充分的漆膜厚度。
(4)避免噴涂時使用干噴式。
(5)按推薦的粘度噴涂。
(6)在噴涂每道涂層之間要有充分的揮發時間。
3、沾污、斑點,在漆膜表面上發生與大部分表面顏色不相同的色斑或粘附著塵埃和臟物等異物的現象。
產生原因
(1)漆膜在使用過程中受軟化或回粘。
(2)從漆膜中析出異物(如出汗)。
(3)受環境空氣中的污物(如灰塵、水泥灰、焦油、煤煙、酸性物質,昆蟲和鳥類的糞便等)的侵入,沾污。
(4)所用顏料不耐堿或長霉所致。
防治方法
(1)選用在使用中不受熱回粘,不軟化,不析出異物的涂料。
(2)選用耐沾污性好的涂料。
(3)不把施噴件放置在污染源附近。
4、起泡,漆膜的一部分從被涂面或底涂層上浮起,且其內部充滿著液體或氣體,大小直徑由1mm到5mm或呈大塊浮起。
產生原因
(1)被涂面有油,汗液,鹽堿,打磨灰等親水物質殘存。
(2)清洗施噴件的zui后一道用水的純度差,含有雜質離子。
(3)使用環境高溫高濕,如在霉雨季節涂膜易起泡。
(4)所用涂料的涂膜耐水性或耐潮濕性差。
(5)涂層干燥固化得不充分。
防治方法
(1)施噴件表面應清潔,絕不允許有親水物質,尤其是水溶的鹽堿殘存。
(2)漆前zui后一道水洗應該用去離子水。
(3)漆膜應干透。
(4)根據施噴件使用環境,選用耐水性優良的涂料。
5、返銅光,局部或整個漆膜表面呈現有銅色彩,即在陽光照射下變成忽綠忽紫的色彩。這是漆膜耐候性差的現象之一。
產生原因
(1)受日光,紫外線的照射或受高溫影響。
(2)由于紅色,藍色等顏料的遷移造成,尤其是在所用顏料顆粒在約0.1μm以下的情況。
(3)噴涂用的壓縮空氣中有油。
防治方法
(1)選用耐候性良好的涂料,在配色時應注意所用顏料的品種。
(2)除凈壓縮空氣中的油分。
6、變脆,涂膜彈性變差的現象,這是漆膜開裂或剝落的前奏。
產生原因
(1)過烘干造成。
(2)涂層配套不合理,如在低濕干型底涂層上涂高溫干燥的面漆層。
(3)附著不良的漆膜易變脆。
(4)漆膜涂得過厚,或使用環境溫度過低。
防治方法
(1)通過試驗選擇合適的烘干規范,選擇配套性良好的涂層。
(2)選擇合適的漆前表面處理方法,提高漆膜的附著力。
(3)根據使用條件和涂料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涂膜厚度。
7、返粘,已干燥的漆膜表面又出現粘性的現象,又稱回粘。
產生原因
(1)所用涂料含半干性油。
(2)干燥后通風不足,濕度高。
(3)底材(如水泥墻)中所含的堿性物質使油漆膜皂化而軟化。
(4)底涂層的揮發逐漸透過面涂層引起回粘。
防治方法
(1)更換涂料品種。
(2)加強干燥場所的通風。
(3)含堿質的底材涂漆前應洗凈或涂防止堿質的密封層。
(4)底涂層的揮發分應揮發*后再涂面漆。
8、粉化
漆膜表面受大氣中的光,氧氣和水分的作用,老化呈粉狀脫離的現象。
產生原因
(1)漆膜在使用過程中受紫外線,氧氣和水分的作用,發生老化,漆基被破壞,露出顏料。
(2)所用涂料的耐候性差。
防治方法
(1)根據被涂物的使用環境,選用耐候性優良的涂料,切勿將內用涂料用于戶外。
(2)加強漆膜的維護保養。
9、生銹,銹蝕 ,銹蝕是指金屬表面產生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作為漆膜弊病的生銹系指漆膜下出現紅絲和透過漆膜的銹點(斑),前者稱為絲狀腐蝕,后者稱為疤形腐蝕。
產生原因
(1)被涂面的表面質量差,如有銹未除凈就涂漆。
(2)漆前表面處理質量差,如磷化處理不*或磷化膜與涂層配套不佳。
(3)涂層不完整,有針孔,涂等缺陷,如點焊縫中未涂到漆易淌黃銹。
(4)所用涂料的耐腐蝕性差。
(5)使用環境差,如高溫高濕,有腐蝕介質(酸,堿,鹽等)的侵蝕。
防治方法
(1)漆前被涂面一定要清潔,絕不允許帶銹涂漆。
(2)黑色金屬件在涂底漆前應進行磷化處理,并應與所用涂層有良好的配套性。
(3)應確保涂層的完整性,被涂物的所有表面(包括焊縫)都應涂到漆.焊縫和搭接縫應涂密封膠。
(4)根據被涂物的使用環境選用耐腐蝕性,耐潮濕優良的涂料,如陰極電泳涂料,環氧粉末涂料等。
10、裂縫,開裂。在油漆表面上出現有向不同方向擴展的不同長度和寬度的裂紋的現象。根據裂縫的形態(大小,深度,寬度)可分為發狀裂紋,淺裂紋,龜裂,鱷皮裂紋和玻璃裂紋幾種。
產生原因
(1)主要原因是涂層經受不住冷熱,干濕或侵蝕液體的交替變化。
(2)涂料在使用前未攪拌均勻。
(3)涂層配套不適當,如底漆層膜比面漆層漆膜軟。
(4)面漆層涂得過厚,且耐寒性(或耐濕變性)不佳。
(5)底涂層未干透就涂面漆。
(6)所用面漆的耐候性差。
(7)涂層老化。
防治方法
(1)通過試驗解決涂層的配套性,一般使底層漆膜和面層漆膜的硬度,伸縮性接近。
(2)耐寒性差的漆膜(尤其是自干型漆膜,如硝基漆)不應涂得過厚,應按工藝要求嚴格控制。
(3)中涂層干透后方能涂面漆。
(4)選用耐候性,耐溫變性優良有面漆。
(5)應盡可能避免將被涂件早期暴露在嚴寒之中。
11、變色,在使用過程中漆膜的顏色發生變化,其色相,明度,彩度明顯地偏離標準色板的現象稱為變色。
產生原因
(1)受陽光照射(主要是短波區段)潮濕,高溫,空氣中的腐蝕性氣體(如二氧化硫)等作用所致。
(2)所用涂料的耐候性差。
(3)在涂膜老化,增塑劑析出等過程中有機顏料通過漆膜遷移。
防治方法
(1)根據被涂物的使用條件選用合適的涂料。
(2)選用耐候性優良的涂料。
12、失光,由于涂料不良導致所得漆膜的光澤低于標準板光澤的現象,以及在使用過程中zui初在光澤的漆膜表面上出現光澤減少的現象,統稱為失光.后一種失光,有時是可逆的,借助拋光能消除。
產生原因
(1)涂裝不良,未按工藝執行,如涂得過薄,過烘干和被涂面粗糙等。
(3)漆膜(尤其是揮發干燥型涂料)干燥收縮造成。
(4)陽光照射,水氣(高溫高濕)作用和腐蝕氣體的沾污。
防治方法
(1)嚴格工藝要求或漆廠推薦的涂料施工條件進行涂裝。
(2)按被涂物的使用條件,選用耐候性優良的涂料。
(3)如所用涂料有拋光性,則進行拋光即可恢復光澤。
13、發霉,漆膜在使用過程中,其表面上有霉菌生長,致使漆膜破壞的現象。
產生原因
(1)被涂物的使用環境潮濕,不見陽光或背光。
(2)所用涂料的基料或底材本身可能是霉菌的養料(如油性漆的基料,木材等)。
(3)涂層表面在使用過程中不經常清洗維護。
防治方法
(1)根據被涂物的使用條件選用具有防霉性的涂料。
(2)在所用涂料中添加防霉劑,易發霉的底材在涂漆前應進行防霉處理。
(3)涂層表面應經常清洗和維護。
14、溶解,涂層在使用過程中受侵蝕性液態介質溶解而產生的漆膜破壞,伴隨著漆膜的厚度減薄直至露出底材的現象.
產生原因
(1)所用涂料不適應于使用環境(耐某種介質性能差).
(2)在使用過程中接觸到某種具有侵蝕性的液體,氣體.
防治方法
(1)根據被涂物的使用條件,選用耐某種侵蝕介質性能強的涂料.
(2)預防涂層與浸蝕性介質接觸,消除侵蝕源.
15、風化,侵蝕,風化是漆膜破壞現象,可伴隨漆膜厚度的降低直至露出底材,是比粉化更嚴重的漆膜破壞狀態.
產生原因
(1)所用涂料的耐候性差.
(2)被涂物使用年久和使用環境條件惡劣.
防治方法
(1)根據被涂物使用條件選用耐候性優良的涂料。
(2)根據漆面破壞狀態,及時重新涂漆(即及時進行大修涂裝)。
16、膨脹,被涂物在使用過程中與溶劑,油,粘結膠等接觸附后漆面產生膨脹的現象。
產生原因
(1)所采用涂料耐溶劑,油,粘結膠等物的沾污性差。
(2)漆面未及時清理。
防治方法
(1)根據被涂物的使用條件,選用耐某種沾污性好的涂料。
(2)經常清理被涂物表面消除沾的異物。
17、啄傷,劃傷,被涂物在運輸,裝配和使用過程中受外力作用產生漆膜傷痕,點傷痕稱為啄傷,線狀傷痕稱為劃傷。
產生原因
(1)被涂物包裝不佳,受外力或相互沖擊,損壞涂膜。
(2)裝配和運輸過程中不注意漆面保護,發生劃傷。
(3)在使用過程中受風沙和外物的沖擊。
(4)涂層的耐崩裂性差。
防治方法
(1)在運輸,粗糙和裝配被涂物過程中應妥善包裝和放置,加強漆面保護,做到輕拿輕放,注意吊裝。
(2)根據被涂物的使用條件,選用耐崩裂和耐劃傷性好的涂層。
18、雨水痕跡 ,由于下雨或清洗被涂物時,在漆面上殘留的水滴,使涂膜表面產生白色痕跡。
產生原因
(1)所用涂料耐水,耐潮濕性差。
(2)漆面未經表面保護。
防治方法
(1)根據被涂物的使用條件,,選用耐水,耐潮濕性優良的涂料。
(2)加強漆面保護,涂一些憎水性的保護劑。
19、接觸傷痕,劃碰傷,筆劃痕
涂層受外界作用而產生傷痕,失去完整性的現象。在涂層未干前因噴漆膠管,手等接觸留下的傷痕稱為接觸傷痕;被涂物在儲運和裝配過程中因劃碰造成的干漆膜的損傷稱為劃碰傷;用筆做標記在漆面上留下的痕跡稱為筆劃痕。
產生原因
(1)濕漆膜受外界作用,漆膜表面遭到破壞。
(2)干漆膜受機械劃碰。
(3)做標記的筆不符合要求。
2,防治方法
(1)涂層未干前嚴禁外物接觸,保護好濕漆膜。
(2)加強被涂物在儲運,裝配過程中的保護,嚴禁磕碰。凡掛具(或工位器具)與被涂物有接觸部位,應有軟化保護,在裝配過程中漆面要加保護罩保護。
(3)用筆(或粉筆)在噴涂前的施噴件表面做的標記,在噴涂面漆前一定要清除干凈,面漆上嚴禁用普通的筆或粉筆做標記。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