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廈門無限分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工業通訊協議新寵 IO-Link
傳統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現場級傳感器信號是通過遠程I/O或擴展I/O經過轉換之后才傳遞到控制器,控制器是無法直接訪問底層傳感器數據。
實際上控制器只訪問到遠程I/O或擴展I/O,即使底層傳感器有很多的數據信息,控制器也只能夠獲取到測量值卻沒有辦法獲取傳感器的參數、診斷以及更多的信息,無法實現傳感器更多的功能, 使得傳感器的潛力受到束縛。因此,傳統的信號傳輸方式是有數據隔離的瓶頸。
維保費時費力
工廠技術人員維護或修改傳感器級執行器參數時必須下到現場,這里就彰顯出了傳統方法的維護與參數組態的痛點。如何解決傳統工業自動化這一痛點,歐美自動化強國已經有了對策,這一技術在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應用在工業自動化現場,在國內這方面有空白,但未來的前景可期。
IO-LINK技術
IO-Link是一種獨立于現場總線、開放式的點到點的通信,適用于工業控制中最底層設備(如簡單的傳感器/執行器)工業通訊接口,使設備可以集成到幾乎任何現場總線或是自動化系統中。
圖中所示的是IO-LINK整套系統,既有從站IO-LINK又有主站IO-LINK。
IO-LINK從站設備:帶有IO-LINK協議的現場儀表,例如閥門類的執行器以及液位儀表、流量儀表、壓力儀表、溫度儀表、分析儀表等檢測變送儀表,以及具有IO-Link 協議的集線器。
具有IO-LONK協議的集線器即IO-LONK主機,每個主機本身就是現場總線的站點或是與現場總線連接的模塊化IO系統的一部分,現場總線站點通過一個設備描述文件集成到之中。再通過標準電纜連接到IO-Link主站即構成了IO-Link系統。
此技術的應用,傳統工業自動化瓶頸將被消除,避免了技術人員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空等作業場合安全事故的發生。
IO-LINK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解決了后期儀器儀表維保問題,還有傳統工業自動化系統的沒有的優勢。
1、抗干擾能力增強
傳統自動化系統控制器與現場儀表信號是模擬量信號,模擬量信號傳輸有個缺點是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例如信號線敷設經過強電設備或者是經過強電設備的線槽,直接影響二次數據顯示的真實性。 而IO-Link采用的是全數字化傳輸避免了這個問題,因此抗干擾能力相比增強。
2、沒有精度損失
傳統工業自動化以模擬量傳輸為主體,自動化系統是不能直接識別模擬量信號的,因此涉及到模擬量—數字量轉化或數字量—模擬量的轉化(A/D、D/A),這里有數據類型的轉換,必定有精度損失,而IO-Link是全數字化傳輸,直接滿足自動化系統對數據的要求,因此沒有數據類型轉換也就沒有精度損失一說。
3、線路敷設簡單化
傳統工業自動化系統,一套大型的自動化系統有幾千個IO點接入機柜,其中信號線的用量可想而知,這不僅僅是耗時費力的事,也是相當大的成本投入。有了IO-LINK技術的自動化系統,只要有一根標準電纜就能解決了復雜的線路布局。
4、參數組態便捷化
IO-LINK技術應用到工業自動化,傳統的儀表參數組態方式將會被弱化,因為該技術支持遠程儀表參數組態,一切遠程操作即可完成目標任務。
5、故障診斷功能
IO-Link協議是采用數字量的點對點連接,其具有對話能力,即IO-LINK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交換能力,固然具有強大的診斷能力?例如出現斷線故障,系統會立刻“發覺"并立馬發出報警,警示操作室的操作人員。
6、現場儀表的功能將被*挖掘
現場儀表采用IO-LINK技術,儀表(傳感器、執行器)可同時傳輸多個信號且釋放傳所有的潛能,讓儀表更加智能化,使得技術人員的接線工作也便捷化。
除此之外,還有個關鍵點,就是IODD的“輔助"。
IODD是IO-link Device Description的縮寫。使用 IO — Link 協議, IO — Link 設備提供了對過程數據和設備功能變量的訪問。某些變量已經定義,比如,用于識別目的的變量,制造商必須在定義的索引區創建設備變量,所有這些信息都在 IODD 中描述。
IODD 和解釋工具
IODD 包含通信屬性、設備參數、識別、過程和診斷數據等信息,它還包含設備的外形圖和制造商的標識,所有制造商的所有設備的 IODD 結構是相同的,使用 IODD 解釋器工具所展示的是相同的形式。
因此,推薦用戶使用第三廠家的解釋器工具可以處理所有的 IO — Link 設備。 IODD 是作為一個包提供給用戶的,它包括一個或者多個 xml 描述設備文件,和用 png 格式的圖象文件。 IODD - Standard DefinitionclOxml "文件描述了所有設備通用和強制屬性,這個文件必須在IODD目錄下,且在每種支持的語言中存儲一次。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