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巍立路橋設備有限公
閱讀:132發布時間:2015-2-9
隨后不久,為了減輕球磨機負荷,在北美和北歐采用了一種折中的辦法,即三段開路+棒磨十球磨流程,在60一70年代也盛行了一段時間,我國也緊隨其后,金川二選廠一期就是這一模式。
進入八十年代,國外發展為自磨機,在此基礎上為了提率又發展成半自磨機,而我國由于機械制造技術和經濟上的限制,發展了“布干維爾"模式一即“多碎少 磨"的道路,應該說,是中國人為布干維爾起了這個名詞。從分析來看,布干維爾銅選廠由于當時的歷史背景,直到80年代末宣布關門,不是由于資源的枯竭,而 是由于當地政府及民族與外來企業之間的矛盾。布干維爾破壞了當地環保,政府為了保護當地民族及環保,要求布干維爾關門。那么,布干維爾在關門之前,不惜一 切代價擴大生產能力,攝取當地銅資源是理所當然的。在此前提下,有效的措施就是拼命縮小破碎粒度,P80=6一7mm,增加磨礦能力,以獲得更多的銅產 品。為此,其代價是不惜破碎機大軸斷裂,甚至破碎機機體開裂,隨即訂購整機更換。
80年代初,我國德興銅礦大山選廠進入籌建階段,其破碎機在其思想的影響下,走了同樣的道路,設計破碎產品粒P80=7mm,篩孔控制在10一11mm。90年底投產前3萬噸/d之后,93年后3萬噸/d投入生產,所采用諾得伯格生產的特超重型Φ2100圓錐破碎機(當時認為是的),直至97年底,出現情況如下:
1)為達到P80=7mm,4個系列的破碎機實際能力僅為5萬噸/d左右,而設計能力應為6萬噸/d。
2)特超重型Φ2100圓錐破碎機頻頻斷裂,至1997年底4個系列12臺破碎機共斷裂23根主軸,其中即使進口的原裝設備也出現斷裂情況。
3)大山選廠在我國選礦廠**次出現維修工多于操作工。選廠操作工220人,維修工為260人,其中大部分維修工集中在破碎車間內,總是有一個系列破碎機處于檢修狀態,正是由于操作及維修人員處于緊張的檢修狀態,廠房內塵土堆積很厚,無法實現文明生產。
既而,圓錐破碎機被迫放大排礦口,放大篩孔,近期了解情況,篩孔放大到12mm, P80≥8mm。
回顧這一歷史,說明一個問題,每一個選礦工作者在確定碎礦粒度*化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本選廠的礦石特性,選礦廠的規模和現有實際情況;
2.對任一種破碎機,其強度都有一定限度,不能以自我主觀愿望決定;
3.破碎粒度*化是磨礦機給礦粒度要求與破碎機工作極限強度的辨證統一關系一磨礦機給料粒度是越細越好,但從破碎機工 作極限強度來說,達不到這一要求。所以,應在兩者之間進行正確的選擇。有資料表明,金屬選礦廠碎磨流程設備費用約占全部費用的65%~70%,電耗約占全 部電耗的50%~60%,鋼耗約占全部鋼耗的50%以上,而破碎作業功耗一般為磨礦作業功耗的8%一12%。這是因為破碎作業能量的利用率遠遠高于磨礦作 業,因此,應將破碎作業和粉磨作業作為一個系統來考慮。
儀表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