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徽天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科技創新——安徽崛起的強大引擎
中科大的“電子消防兵"將保證消防安全。國家體育館、國家游泳中心、五棵松體育館等6個奧運場館安裝的滅火系統,就是由中科大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的。據中科大立安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總助理張克年介紹:這套系統的探測器不僅可以在30秒內發現火情,而且消防炮會自動掃描,自動噴水,不需要人為去干預。
合肥寶龍環保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汽車尾氣遙測技術,將重點監控北京的汽車尾氣。采用這項新技術,0.6秒就可測出汽車尾氣是否超標,一小時可檢測1000輛車。傳統的尾氣檢測方法費時費力, 4名工作人員一天只能檢測100輛車。
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將提供6輛純電動豪華客車,作為奧運村內車輛。這款汽車*實現尾氣的*……這些都將為“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發揮重要作用。
安徽,這個人才輩出的地方,這個除北京以外全國大科學工程zui密集的地區,正越來越依托科技創新的力量,加速發展和崛起的進程。
科技發明,國內外
通過核聚變反應放出能量、進而發電,這是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一個夢想。
世界上*個“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2006年9月28號在安徽合肥進行首輪物理放電實驗,成功獲得電流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表明世界上新一代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在我國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運行。2007年,“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還實現了跨國遠程控制等離子體放電。美國核聚變實驗室專家通過數據網,看到的實驗數據及放電圖像與中國科學家在控制室里看到的*一樣。2007年3月,“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順利通過國家*組織的峻工驗收和*委托組織的科技合作項目驗收。
為推動民族高性能計算機事業的發展,2007年12月,中科大研制成功我國*采用國產高性能通用處理器芯片和其他國產器件、設備和技術的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為我國未來研制國產千萬億次計算機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示范作用。
科技發明,數不勝數。在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安徽省共有5個項目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在中部六省位居前列。
知識產權擁有量是反映一個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安徽省緊緊圍繞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開展試點企業示范工程,加大執法、保護知識產權等工作,有力促進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2007年安徽省申請量、*量出現快速增長勢頭。全年共向*申請6070件,比上年增長29.7%,高出全國平均增幅近9個百分點。
科技產業,逐步壯大
2007年8月22日上午,奇瑞第100萬輛汽車奇瑞a3在奇瑞汽車第三總裝廠緩緩駛下生產線。這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迎來的*個“100萬輛",它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已駛入全新時代。只有11年歷史的奇瑞汽車有限公司,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我國zui大的自主品牌轎車研發、生產企業,轎車出口量連續多年占全國轎車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
在奇瑞自主創新取得驕人業績的同時,江淮自主品牌汽車也迅速茁壯成長。江汽從一個“資產為零,利潤為負"的企業,到雄踞中國汽車業,這樣的超常規發展同樣令人矚目是因為安徽人致力打好自主創新這張牌。
安徽汽車制造業借助創新、求變的思路,確立了在全國的重要位次,走出了一條非常規發展的道路。安徽*產業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撐力量,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十五"期間,尤其是近三年,安徽省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不斷涌現,產業規模迅速擴大。2007年全省*產業實現產值2518億,較上年增長30%,*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達9.2%。2007年全省擁有*企業數超過1100家,其中國家重點*企業55家,較上年新增14家,新增數歷年zui多。
作為全國5個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重點省份之一,安徽省大力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實施啟動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打造創新產業團隊,全省工業企業出現“5個65%以上的態勢",即65%的科技機構設在企業,67%的科技活動人員集中在企業,68%的r&d經費源于企業,84%的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由企業為主體承擔,73%的省級科技成果出自企業。2007年,全省骨干企業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的能力不斷增強,馬鋼、銅陵有色等企業5個重大項目通過論證,獲1.7億多元國家支撐計劃經費支持,位居*列。
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合肥、蕪湖、蚌埠等3個高新區和14家特色產業基地“二次創業"。2007年,3個高新區實現營業總收入1641億元,比上年增長24.9%。高新區和特色產業基地的*產業產值占全省*產業產值的比重已超過80%,正成為引導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創新環境,日漸優化
黨的十六大和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走創新型崛起之路,建設創新型安徽"的戰略部署,出臺了《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
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將自主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我省正在構建“五縱一橫"的區域創新網絡,即在建設行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和服務機構等五條縱向網絡的基礎上,再建設一條橫向的信息共享網絡,使各種創新資源實現匯聚,科學儀器設備得到共享,創新信息得以交流,形成覆蓋全省、扁平化運作的創新網絡。同時,建立了省部(局、院)會商和合肥試點市部際協調小組會議兩大平臺,使得國家對安徽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2004年,*與安徽省建立了工作會商制度,明確在共創奇瑞、合肥創新試點市建設和加強市縣科技工作等方面加強合作。在奇瑞公司zui困難的時刻,是*旗幟鮮明地給予大力支持,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爭議多、受擠壓的企業,一躍成為全國企業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
建設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構建安徽區域科技創新體系。2004年11月12日,國家*復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實施方案,全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花落合肥。從2004年開始,安徽省每年投入5000萬元資金專項扶持。2007年,合肥全市*企業已達427家,其中國家重點*企業15家;全市*產業實現總產值820億元,占據全省近40%份額;*產業增加值已超過全市gdp的20%;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已經超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在合肥科技創新試點市建設的帶動下,全省科技創新加快由“點"向“面"拓展,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在不同領域形成了自身特色。蕪湖、馬鞍山等沿江城市加快發展皖江*產業帶,蚌埠等沿淮城市大力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銅陵市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蕪湖、銅陵市成為*試點城市,蚌埠、淮北市啟動了*技術交易平臺建設。目前,全省有40個鄉鎮成為省級創新鄉鎮試點,形成了天長秦欄鎮電子器件、無為高溝鎮特種電纜等區域性支柱產業。
今天,安徽科技工作出現了的可喜局面,科技發展環境明顯改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自主創新成果、創新*典型不斷涌現,科技產業不斷壯大,安徽科技正處于歷*的發展時期之一。在中部崛起的號角聲中,安徽迫切需要用科技創新這根“金手指"來點石成金,發展。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