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徽天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分析國內電線電纜行業飽受折磨的原因
1、政策折騰:當經濟建設形勢需要一個行業迅速發展的時候,這個行業一定會急性發展起來。這種發展的原動力,不僅僅來自于投資者自身的夢想,更重要的是各項利好政策的誘惑以及政府部門的慫恿。電纜行業惡性膨脹的主要動因,尤其是各種經濟性質企業共存、共榮的局面,幾乎全部與此有關。政府要的是GDP指標和稅收政績。于是,誰想辦個電纜廠,或者招商引資,或者股份制,政府從來都也是積極鼓勵的,還沒有見過政府不批準的事例。等到行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政策又來折騰了,對企業巧立名目的亂收費土政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亂收費項目多如牛毛,甚至還有發紅頭文件強迫企業買書、訂報的。企業背上亂收費的沉重負擔,那里還有富余的資金進行改造升級?
2、榮譽折騰:據統計,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以及來路不明的組織引誘電纜企業可以享受的"榮譽"有三十幾項。也就是說,企業可以領取三十幾個金光閃閃的匾牌或者榮譽證書。有些企業的陳列室里充滿了一道道榮譽光環,向來訪者和用戶展示企業的實力。但是,在這些榮譽項目中,除了生產許可證、*證書以及有些*證書以外,幾乎沒有沒有哪個證書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可推敲性。于是,企業陷入被榮譽折騰的困境之中。
在此僅舉幾例。 "中國產品"的折騰:本來一個產品是否稱得上產品,應該是由市場和廣大用戶用心感受出來的,而不由專家學者評選出來的。以前的"*牌"和"飛鴿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上海牌手表"和"555牌木鐘",都是中國響當當的品牌,并不是由專家評選出來的。在電纜行業里,歷來一些大型企業的產品品牌受到國內外用戶的稱贊,也不是由專家評選出來的。我國自從興起產品評選制度以后,便在制造行業里引起了涌動,使企業主看到"原來產品也可以評選",于是使出全身解數,八仙過海、各盡神通,展開了一場慘烈的爭奪戰。這場"造名運動"的始作俑者是國家政府部門。對于這個折騰,許多企業還樂此不疲。有些企業甚至把這項榮譽視為"開山神斧",認為只要有了它,就能無往而不勝。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直延續了數年的中國產品榮譽的含金量,卻由于"三鹿奶粉"質量事件而大打折扣。
2008年8月12日,*發出通知,印發經*批準的《*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質檢總局調整職責,今后不再直接辦理與企業和產品有關的評選活動。于是,被攪得沸沸揚揚的"造名運動",從此暫時畫上了句號。全國六十一家新申請和復查中國的電纜企業被狠狠地折騰和忽悠了一陣子。這種榮譽折騰還沒有完。 2008年9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第109號總局令,決定自公布之日起,對《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令第9號)予以廢止。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為此引咎辭職。此后,全國各省市工商管理局先后發出通知,一律停止使用"*"廣告語。于是,不問青紅皂白地一律審判了"*"的死刑。在北京*隆重頒發的"*"證書,一夜之間成了廢紙。這個折騰對電纜行業具有極為深刻的影響。 近來,有些省市又在慫恿企業去搞"清潔認證",又是對企業的一番折騰,難道ISO14000認證不算數嗎? 榮譽既為企業帶來了暫時的利益,但榮譽的折騰也讓企業嘗到了苦頭。以后是否還有"榮譽折騰",誰也不敢保證說沒有。
3、行業內部的折騰:幾年來,電纜行業內部的競爭折騰如火如荼,非常激烈。企業規模和實力層次不同,競爭的內容也不同。有些大型企業以企業品牌、企業文化和企業綜合實力等爭奪市場地位;而有些中小企業則以產品價格、經營手段爭奪極其有限的市場地盤。這是兩個檔次截然不同的競爭。前者可以推動電纜行業的進步和發展,而后者只能敗壞電纜行業的競爭風氣。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競爭折騰中,雖然競爭檔次高低不同,但都使參與者筋疲力盡,大傷元氣,有時候甚至多敗俱傷。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