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積極開展棗樹嫩枝扦插育苗試驗,扦插的15萬株棗樹嫩枝插穗78%以上已生根并進入新梢生長盛期。此項技術的試驗成功,為該縣紅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科技保障與。
受去冬今春低溫和長時間持續低溫天氣影響,臨澤縣縣紅棗遭受重創,受災面積達11.98萬畝,占全縣棗樹總面積的90.7%。為了在短期內大批量擴繁臨澤小棗優良無性系苗木,盡快在生產中推廣應用,使遭受嚴重損失的臨澤紅棗產業及早恢復和發展,今年,該縣林業局在指導受災鄉鎮及農戶抗災減災,抓好樹勢恢復工作的同時,組織技術骨干積極探索總結棗樹快速育苗方法,以棗樹半木質化嫩枝為繁殖材料,以潔凈河沙作為育苗基質,在林業局苗圃改造和新建日光溫室育苗基地570平方米,開展了棗樹嫩枝扦插育苗技術研究與實驗工作。通過20多天的努力,共扦插棗樹嫩枝插穗15萬株。為保證此次育苗成功,降低生產成本,技術人員總結育苗技術和方法,在育苗過程中組裝整合了定時自動噴灌設施、自動溫濕度記錄儀、遮陽網自由升降控溫等*技術,采用苗床定時自動噴灌和溫、濕度自動記錄等*設施和技術,有效提高嫩枝扦插育苗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了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和人為操作失誤,使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至目前,所扦插的棗樹嫩枝扦插78%以上已生根并進入新梢生長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