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杭州盡享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港實業家施子清的傳奇創業發家史
母親賣舊衣,我也跟著去;母親賣花生,我也守在一邊。"為報母恩,一九九二年施母八壽時,施子清假香港君悅酒店為母親大開壽筵。好容易捱過抗戰的苦日子。一九四七年,施子清的父親從菲律賓回來,在老家為施子清母子蓋了一所足以夸耀鄉里的大洋房。不料好景不長,次年父親便因肺炎不幸去世,年僅三十八歲。遺下年幼的施子清及剛出世不久的妹妹和母親相依為命。施子清長大后,在菲律賓的叔父來信讓他去菲律賓幫忙。
一九五八年,十九歲的施子清離鄉背井,只身來到香港,準備由港轉往菲律賓。誰料風云變幻,他無法取得赴菲簽證,便滯留在香港。這一留,便留了幾十年。當年令他進退失據的香港,由于占有地利之便,后來竟成了他龐大事業的發祥地。用叔父從菲律賓寄來的三百塊錢,施子清給自己買了兩件衣服,又交了英語補習班的學費,剩下的錢,他全部寄回給留在老家的母親和妹妹。
憑著自己在家鄉讀書的底子,施子清終于在抵港九天后找到一份在小學教書的工作。他每天平均上六節課,每周教三十五至四十節課,月薪為九十元。除留下三十元作為自己的生活費用,其余的錢他都按時聲回家鄉。施子清一邊教書,一邊補習英文。不久,他就考取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一聯合書院。畢業后,他又于晚間進修長達四年的中醫課程,以盡量充實自己。
在小學執教九個月后,施子清辭職,與幾個閩南老鄉一起,攜手創辦了集美僑校。施子清身兼校長、校監、班主任、教師數職。集美僑校主要招收閩籍鄉親子弟,開始時,學生僅十九人。經過施子清不斷努力,該校名聲也慢慢升高,到六十年代中期,學生數達六百余人,教師隊伍也發展至二十九人,成為香港一所僑校。在六十年代,集美僑校也是香港為數不多的每逢“十一"國慶必掛國旗的學校。一九六七年,由于港府對辦學及師資作出嚴格規定,集美僑校不得不宣告解散。施子清在辦學的九年中,不僅通過自習充實了自己,使自己擁有大學文憑,更在學校里找到自己的終生伴侶--音樂教師吳淑敏。
憑著在菁華中醫學校習得的中醫藥知識,施子清和朋友在北角開了一間小型中西藥房,開始了他經商的生涯。此后幾年,是施子清創業生涯中zui艱難的時期。他先后從事過進出口貿易、辦過五金廠、表殼制造廠等,均因經驗不足而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家中又陸續添兒育女,負擔也很重。不過施子清是吃苦長大的,他說,“無論遇到什么事,我從來不覺得苦,從來不怕苦。"正是這種精神使施子清在逆境中能挺得住,終于迎來順利發展的日子。
一九七六年,施子清獨資創辦了恒通貿易公司,他的事業開始了轉機。七十年代后期,中國內地終于結束了“文革"噩夢,迎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感覺敏銳的施子清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的發展機會,他立即回內地考察生意機會。經過研究,他發現內地在生活水平初步提高之時,對穿的需求日漸高漲。而當時內地的紡織業還不很發達,尤其是對新興的紡織品--化纖原料的供應更是不足。
看準了這點,恒通公司將經營方向轉向與內地做紡織品進出口生意。一九七九年,恒通貿易公司的年營業額達三億美元,此后更是一路上升。恒通公司不僅在海峽兩岸,在韓國的紡織界亦是聲名顯赫。從紡織品的進出口貿易人手,施子清又決定進軍紡織業。此次,他接受了過去辦廠失敗的教訓,在刻苦自學的同時,又先后前往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進行考察,了解紡織業的情況和市場行情,為投資該行業作了充分準備。一九八五年,施子清打響了他投資內地紡織業的*炮。當年他投資一百五十萬美元,在上海崇明島與當地合作開辦了華通紡織公司。
次年,他又斥資一百余萬美元,在內蒙古赤峰開辦毛紡針織廠。接著,施子清又展開一系列投資行動,在家鄉泉州投資興建了大通毛紡廠、華通石業公司、運通興業公司;在廣東中山投資興建滌綸絲廠;在江蘇無錫興辦恒通系列紡織工業,包括兩家毛紡廠,兩家晴綸梳條廠,一家滌綸絲廠,一家織襪廠,一家四色印刷包裝廠等。總投資達數億港元。十億人口的內地市場使施子清“英雄有用武之地",他的事業蓬勃發展。一九八六年,恒通貿易公司改組為恒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恒通紡織、恒通資源等二十余家遍布的公司及多家企業。集團僅紡織業務一項年經營額就達十六億港元,zui高時甚至超過二十億港元,成為香港紡織業*的一家大型公司。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恒通集團將投資重點由紡織業又擴展至房地產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一九八九年,內地“北京風波"發生后,外商紛紛撤離、觀望之時,施子清堅信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不變,他毅然投資開發了占地四百二十畝的泉州成州工業區。該工業區如今已進駐上百家企業,成為泉州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此外,在晉江他亦開發了“晉南工業開發區"。恒通集團的房地產項目更是遍布廈門、泉州、晉江、無錫等地。在香港,總投資三億余港元的恒通中心亦已拔地而起。
一九九三年,施子清被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幾度北上,他感到中國內地涌動的發展潛力和浪潮。在參與咨詢、討論九五計劃及2010年遠景規劃后,施子清對祖國的發展更具信心。他表示:“十幾年的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對的,搞市場經濟是對的。"恒通集團在內地開始了新的投資計劃:與福建華閩集團合作在晉江興建大型電廠;在福建南平市投資興建自來水廠;與臺商合作,在南安市建立“雄獅高科技開發區";進一步擴大恒通在內地企業的規模,對泉州、無錫的幾個企業增資數百萬美元。一九九四年四月,施子清又注資香港的文化機構--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
“文化事業可以加強與內地的相互了解,有助平穩過渡。"他終于又回到自己心愛的文化事業上。施子清從小多才多藝。早在七歲時他就用毛筆為鄉鄰寫春聯。家里的地磚,成為他練毛筆字的場地。幾十年來,不論是教學還是經商,他念念不忘詩書,堅持練筆不輟。一九九一年,以寫自己詩文及先賢文章的《子清墨趣》出版,受到香江文化界好評。一九九三年,他又在上海舉辦了書法作品展。
其中他費時多年的精心之作--行草長卷《后赤壁賦》受到滬上書法界元老贊頌,認為這幅長達九米的佳作“氣勢磅礴,大家風范"。除愛好詩文,施子清還是體育活動的熱心者。他喜愛籃球,是香港籃球協會主席。一九八八年十月,在施子清熱心安排下,海峽兩岸女籃首度在香港碰面比賽,開了兩岸體育交流的先河。施子清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個已進入集團工作。
他時常提醒兒子們不忘家鄉。他說:“我在家鄉投資辦廠,其中一個想法是借此讓孩子們多回去看看,讓他們時刻記住自己是中國人,是泉州人。"一九九四年四月,施子清被聘為港事顧問。進入后過渡期的香港各種事情很多,施子清對此十分關注。他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重要的是要多提建設性的建議,以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從自己的切身體驗中,施子清知道,只有國家富強了,香港的繁榮穩定才有基礎和保障。因此,他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