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領域建立有效測量和溯源能力是《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中關于監測技術發展目標之一。環境空氣監測站特指用于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的系統,監測對象主要包括常規的大氣6參數(PM2.5、PM10、O3、SO2、NO2、CO)及氣象五參數(溫度、氣壓、濕度、風向、風速)。國家對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控,一般采用的是固定站(也稱為國控站)的傳統模式。國控站的優勢,是檢測數據精確可靠,可直接作為地方執法的依據。但是傳統的大氣環境監測站,因建站成本較高(少則數百萬)后期運行維護成本高等,不適合大量建站,目前全國大約1700個站點,覆蓋范圍有限。傳統監測站的建設難以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需求以及城市網格化的拓展延伸,因此在傳統監測站的基礎上,小型的空氣監測微站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得到了進一步的實際應用。微型站在城市網格化環境監測中,是作為國控站補充的角色出現的,對于工業城市污染特征氣體、無組織排放氣體(如垃圾填埋場的 VOC、惡臭等)監測的有力補充。共同完善對環境空氣質量的總體形勢預報。
微型空氣監測站可在居民區、公路邊、大型商圈、工業園區等位置成網狀鋪設。可實現對環境空氣中的常規有害氣體的監測,可包括AQI六參數:PM2.5、PM10、SO2、NO2、CO、O3;也可以選擇配置氣象五參數:風力風向、溫濕度、大氣壓。通過對大氣污染物以及環境氣象條件的實時監測,同時結合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新技術,大氣污染過程的模擬分析,實現區域內污染物轉移預測,進一步實現環境空氣質量的總體形勢預報。








M-2061 微型環境空氣監測系統,可以連續監測空氣中SO2、NO2、CO、O3、PM2.5、PM10、噪音、氣象五參數等多項相關參數,并能對測量到的數據進行有效管理。根據監測項目及特征有機污染物的種類,有不同的傳感器配置及系統預處理設計。具有遠程故障診斷等功能,整套微型站結構簡單,動態范圍廣,實時性強組網靈活,運行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