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政委
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每天100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產地 | 國產 | 加工定制 | 是 |
---|
每天100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為廣大客戶制定適宜的設備及配備方案,做到經濟實用,優質高效。
本公司主要為全國的污水處理廠,大小企業,小區,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食品廠,養殖場、屠宰廠、煤礦等部門提供設備方案及解決辦法。
一、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概況
1、設施建設現狀
近年來安徽省開展了“問題村”、“連片整治”、“美好鄉村”等一系列改善農村環境的戰略、行動和計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數量大幅增加。
安徽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期3年,共補助中央專項資金8億元。根據全省2011-2013三年農村環境示范項目統計,安徽省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項目涉及64個示范縣(市、區)、141個鄉鎮、822個行政村,分別占全省的57%,9.3%,5.9%,受益人口約178萬人。
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596套,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13905套,鋪設污水管網2555.6公里,每年可形成污水處理能力3526.6萬噸,實現COD減排9182.7噸,氨氮減排788噸;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56個,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設施2402套。
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難點及對策研究
圖片來源于網絡
2、工藝應用情祝
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多為2011-2013年的項目,工藝種類繁多。主要工藝包括:厭氧(主要為三格式化糞池與沼氣池)、厭氧+潛流人工濕地/氧化塘、地埋式一體化土地處理、A2/O與A/O工藝等。其中厭氧+人工濕地工藝技術成熟,投資費用低,運行維護簡單,具有污水處理與景觀美化兼顧的優點,是目前安徽省北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主要工藝。太陽能微動力(A2/O或A/O)+潛流人工濕地工藝占地面積小,處理率高,出水水質穩定,在水量較大、污水污染負荷較大的皖南地區被廣泛采用。
3、運行管理現狀
目前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三類:村委會(村民)自管模式、政府(鄉鎮、縣有關部門)運管模式、市場化運管模式,其中以村委會自管模式為主要模式,以市場化運管模式取得的運管效果好。
在設施的運行監管方面,由于項目計劃不同牽頭及參與單位的多樣化(環保、農辦、林業等),使得設施的運管主體也多樣化,造成職權交叉不明的現狀;加之監管人員普遍缺乏專業技術能力,當設施非正常運行效率低下時不能及時予以處理、修復,致使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率很低,還有一部分設施建設施工就有問題,自建成就未投入使用。
每天100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難點及原因分析
1、前期調研論證不足
通過試點工程分析,污水處理設計規模與實際處理水量不匹配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設計單位不了解農村實際用水需求和排水特點,工程設計時照搬城鎮污水處理廠設計規范,造成污水處理規模偏大;二是某些試點村沒有考慮流動人口,結果造成污水處理規模偏小;三是一些基層單位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時,盲目貪大求全,結果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
2、工藝選擇不合理
一些工程在技術選擇時未充分考慮水環境功能區要求、自然條件、污水特征、外來人口數量等因素,導致出水不達標。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工程成功運行的關鍵。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其出水水質、運行成本、維護成本、管護要求差別很大,污水處理工藝選擇并不是越“高新”越好,也并不是出水水質標準越高越好,而應該和當地用水需求結合起來,“夠用”就好。調查中發現,一些試點村選用的膜生物處理工藝,雖然出水水質標準很高,普遍可達到沖廁所等優質中水同用標準,但其噸水運行費用在一些試點村工程中高達6.0元/噸水,而通常農村的中水同用需求多是滿足于灌溉或果園澆灌而己。
3、配套管網及工程質量問題比較突出
一些試點村工程完工后遲遲不能投入運行,主要原因是配套管網建設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除涉及到與鄉政府的溝通協調外,管網建設產生的改造費用沒有出處也是問題產生的原因。土建、設備及材料質量不過關,建設未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施工質量難以保證,一些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有進水無出水,為節省資金或其它原因對管道材料和池體結構等偷工減料。
4、運行管護資金短缺,重建設輕運維
從安徽省前幾年己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來看,總體上只保證了建設資金而不保證運維資金。由于缺少運維資金、村民缺乏污水設施管理的專業知識等原因,很多污水處理設施處于零維護狀態,設施停運、濕地堵塞及雜草叢生、管道破損等現象屢見不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維護缺乏可靠的資金來源,這是阻礙農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難題。調查顯示,90%以上的村民擔心運行費用成為負擔,希望由政府出資,他們只愿意承擔0.1-0.2元/噸水的運行費用。
5、缺乏政策和標準支持
新農村建設中的水污染治理問題還缺乏科學可行的對應政策和標準,這些政策和標準的制定還需要從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嘗試。這個反復循環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各個標準和政策在農村區域中的協調。現有的很多建設問題都遇到了依據不足的情況,并且沒有根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來選擇對應的標準出水指標。
6、管理水平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低,維護管理技術人員及運行管理經驗嚴重缺乏。另外,基層環保機構力量薄弱,大部分未將農村環境管理納入日常監管范圍。
7、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絕大多數村民還維持傳統的農村生活方式,環保意識薄弱,廚房污水和洗滌污水直排現象突出,有些甚至在治理設施的人工濕地或處理池堆放垃圾或種植其他作物,對于生活污水治理效益沒有直觀感受,認為污水治理是政府的事,再加上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觀需求不高,參與整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就不夠高。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