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每天9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產地 | 國產 | 加工定制 | 是 |
---|
每天9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處理的污水種類:生活污水、醫療污水、洗滌污水、屠宰污水及相類似的工業污水。
適用于:農村生活、光伏電站生活、景區廁所、工廠、員工宿舍、辦公樓、社區、服務區、收費站、養老院、大型醫院、衛生院、小型診所、實驗室、化驗室、洗車廠、酒店、賓館、餐具清洗中心、屠宰場等等。
污水處理方法
現代污水處理方法主要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四類。
1.物理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作用,以分離、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的污染物質(包括油膜和油珠),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其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過濾法、沉淀法、浮選法等。
(1)過濾法
利用過濾介質截流污水中的懸浮物。過濾介質有篩網、紗布、粒物,常用的過濾設備有格柵、篩網、微濾機等。
格柵與篩網。在排水工程中,廢水通過下水道流人水處理廠,首先應經過斜置在渠道內的一組金屬制的呈縱向平行的框條(格柵)、穿孔板或過濾網(篩網),使漂浮物或懸浮物不能通過而被阻留在格柵、細篩或濾料上。
格柵板。這一步屬廢水的預處理其目的在于回收有用物質;初步漫清廢水以利于以后的處理,減輕沉淀池或其他處理設備的負荷;保護抽水機械,以免受到顆粒物堵塞發生故障。
保護水泵和其他處理設備,格柵截留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污水水質和格柵空隙的大小。清渣方法有人工與機械兩種。柵渣應及時清理和處理。
篩網主要用于截留粒度在數毫米到數十毫米的細碎懸浮態雜物,如纖維、紙漿、藻類等,通常用金屬絲、化纖編織而成,或用穿孔鋼板,孔徑一般小于5mm,zui小可為0.2mm。
篩網過濾裝置有轉鼓式、旋轉式、轉盤式、固定式振動斜篩等。不論何種結構,既要能截留污物,又便于卸料及清理篩面 。
粒狀介質過濾(又稱彤、濾、 驚料過濾):廢水通過粒狀濾料(如石英砂)床層時,其中細小的懸浮物和肢體就被截留在濾料的表面和內部空隙中。
常用的過濾介質有石英砂、無煙煤和石榴石等。在過濾過程中濾料同時對懸浮物進行物理截留、沉降和吸附等作用。過濾的效果取決于濾料孔徑的大小、濾料層的厚度、 過濾速度及污水的性質等因素。
當廢水自上而下流過粒狀濾料層時,位徑較大的懸浮顆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層濾料的空隙中,從而使此層濾料空隙越來越小,逐漸形成一層主要由被截留的團體顆粒構成的濾膜, 并由它起主要的過濾作用。這種作用屬于阻力截留或篩濾作用。
每天9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廢水通過濾料層時,眾多的濾料表面提供了巨大的可供懸浮物沉降的有效面積,形成無數的小 “沉淀池”,懸浮物極易在此沉降下來。這種作用屬于重力 沉降。
由于濾料具有巨大的表面積,它與懸浮物之間有明顯的物理吸附作用。此外,砂粒在水中常常帶有表面負電荷,能吸附帶正電荷的鐵、鋁等肢體,從而在濾料表面形成帶正電荷的薄膜,并進而吸附帶負電荷的膠土和多種有機物等膠體,在砂粒上發生接觸絮凝。
(2)沉淀法
沉淀法是利用污水中的懸浮物和水的相對密度不同的原理, 借助重力沉降作用使懸浮物從水中分離出來。根據水中懸浮顆粒的濃度及絮凝特性(即彼此帖結聚團的能力)可分為四種:
分離沉降(或自由沉降):在沉淀過程中,顆粒之間互不聚合,單獨進行沉降。顆位只受到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其形狀、 尺寸、 質量均不改變,下降速度也不改變。
混凝沉淀(或稱作絮凝沉降):混凝沉降是指在混凝劑的作用下,使廢水中的膠體和細微懸浮物凝聚為具有可分離性的絮凝體,然后采用重力沉降予以分離去除。混凝沉淀的特點是在沉淀過程中,顆粒接觸碰撞而互相聚集形成較大絮體,因此顆粒的尺寸和質量均會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沉速也隨深度 而增加。
富錦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研究表明二沉池出水所含的懸浮物以不溶性有機物和膠體為主,往往帶有一定量的同性電荷,相互排斥且難以自動聚集成大顆粒。因此試驗藥劑采用自主自行研制的XAC高效絮凝藥劑,屬于長鏈的高分子聚合物。特點是在水中可形成帶電荷的長鏈多功能基團,具有壓縮膠體雙電層作用,使基團凝聚成較大顆粒絮狀礬花,并快速沉降易于分離。絮凝劑和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分別為2709/T和0.4g/t,絮凝時間為2min,沉淀時間為45min,處理效果。
絮凝/活性炭/低壓膜工藝深度處理焦化廢水中試研究
排水TOC穩定在9—12mg/L,去除效率范圍保持在5%一30%之間。結果表明,低壓膜元件所具備的過濾和吸附雙重功能,能夠有效的降低焦化廢水中殘余的難處理有機物;四級串聯的運行方式使得當其中的一級反洗時,其它三級正常工作,不影響處理效果。除此之外,出水色度小于30倍,SDI小于4,為后續的反滲透脫鹽等工藝的應用提供了條件。
1 油膜法除氨氮機理
由于氨態氮(NH3 -N)易溶于膜相(油相)中, 它從膜相外高濃度的外側, 通過膜相的擴散遷移, 當達到膜相內側與內相的界面上時, 便與膜內相中的酸發生解脫反應:NH3 +H → + NH+4 (1)
氨離子(NH+4 )不溶于油相而穩定在膜內相中, 由于膜內外兩側氨濃差的推動, 氨分子不斷通過膜表面的吸附、滲透擴散遷移至膜相內側解吸, 從而達到分離去除氨氮的目的。在近中性廢水中, 氨氮的主要存在形態是NH+4 和NH3 , 且以NH+4 為主, 它們之間存在如下平衡:
NH3 +H2 O NH+4 + OH- (2)當廢水pH 值升高, 平衡向左移動, NH+4 轉化為NH3 分子,兩者之間的百分分配率與溶液酸度的關系可用下式計算:
調節廢水的pH 值使之增加, 氨的相對含量增大, 膜兩側氨濃度差增大, 擴散推動力增加, 傳質速度加快, 分離速度加快。
儀器與試劑:752N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PHB-1 型筆式酸度計, 上海世諾物理光學儀器有限公司;JJ-1 精密增力電動攪拌儀, 常州普天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煤油, 表面活性劑span-80, 膜增強劑, 硫酸, 所有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 廠家均為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乳化液的制備:將一定量的煤油、表面活性劑、膜增強劑按比例加入1000 mL的圓底燒瓶中, 混合均勻, 然后向里面加入一定濃度的硫酸溶液, 于3500 rad/ min 攪拌反應40 min, 可得到乳白色的油包水(W/ O)型乳化液。利用制備的乳化液進行試驗, 考察了不同pH、乳水比、反應時間、酸濃度、油內比對氨氮去除效果的影響。
廢水pH 對氨氮去除效果的影響:向1000 mL 燒杯中加入一定體積的乳化液, 同時加入5 倍體積的氨氮廢水, 于200 rad/ min 下攪拌反應30 min, 氨氮廢水pH 值分別為9、10、11、12、13 時, 其實驗結果如表1 所示。
油膜法處理中低濃度氨氮廢水的研究
pH 值越大, 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好, 這是因為隨著pH 增大, 水中的游離氨越多, 越容易通過油膜進入油膜包覆的硫酸溶液中。但pH 越大, 消耗的堿越多, 每增加一個數量級的pH, 堿的消耗以幾倍的方式增加, 大大增加了運行成本, 而且隨著pH 增大, 油膜的穩定性也會變差,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處理氨氮廢水時選取pH=11 較好。
乳(乳化液)水(氨氮廢水)比對氨氮去除的影響:在室溫(25 ℃), 氨氮廢水pH = 11, 反應時間為30 min,攪拌速度200 rad/ min 的情況下, 考察乳液(V1 )與廢水(V2 )為1 : 5、1 : 8、1 : 10、1 : 12、1 : 16情況下的氨氮去除效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