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每天3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產地 | 國產 | 加工定制 | 是 |
---|
每天3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處理效果好,占地少;混合性能好、傳質速率快、生物量大、有機負荷高;
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有:傳統活性污泥法、A/O法、A2/O法、A/B法、SBR法。
污水設備一站式選購廠家選擇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可處理生活污水、醫療污水、洗滌污水、屠宰污水、噴涂廢水、食品加工污水、工業廢水、有機廢水.....等。
污水收集計量裝置主要由居民樓宇生活污水提升裝置和計量裝置兩部分組成。居民樓宇生活污水收集提升裝置主要由水泵和調節水池組成,用于將樓宇內居民排放的所有生活污水(含雨水立管排放的生活污水)及時輸送至污水計量裝置。居民樓宇需要的生活污水提升裝置數量取決于樓宇內污水總管和旱季排污的雨水立管的數量和位置分布。用于接收廚房和衛生間排水的生活污水收集提升裝置,需選用帶切割功能的提升水泵;帶有化糞池的居民樓宇,生活污水收集提升裝置需設置于化糞池前;為避免漂浮物問題,原則上調節水池容積不宜過大,應以保障污水泵安全運行,污水及時排出為基本原則。
污水計量裝置主要用于精準收集、計量和均勻混合每個時間間隔樓宇內居民產生的污水,并自動完成每個時間間隔的取樣工作,主要由進出水管、取樣池、取樣調節池、采樣器等功能單元構成。雖然也可使用在線分析儀表代替采樣器完成測試工作,但為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原則上推薦利用采樣器的標準取樣程序進行自動取樣,并交由有資質的化驗室進行分析化驗。
取樣池容積應根據樓宇內常住人口數量、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和國內外市場上可選用自動采樣器取樣瓶數量確定,鑒于自動采樣器取樣過程及相關泵閥開關時間要求,取樣池停留時間以40 ~ 60 min,水量變化系數以不低于1.5為宜,取樣池內需設置攪拌機、液位計、閥門控制的排水管等;取樣調節池用于取樣期間居民排放污水的臨時存儲,一般可按15 ~ 20 min停留時間或取樣池容積1/3設計;按設計液位、時間周期和特定啟動條件三種方式設置取樣程序,為保障樣品的均勻性,原則上取樣前應設置3~ 5 min的混合攪拌時間;取樣程序結束后排空取樣池,開啟取樣調節池閥門,進入下一個取樣時間間隔。
人員出入監控系統
城鎮居民人均日生活污水污染物產生量測算需要的另一個重要數據是每個取樣時間間隔內的排污人口當量,也即產生該排污量的人口數量,由取樣時間間隔起始點的人口基準值和該時間間隔內出入樓宇人員停留時間的折算當量計算,各時間間隔的起點和終點由計量裝置的取樣程序確定。次取樣前需對樓宇內的人口基準值進行摸底調查,以后各取樣時間間隔起始點的人口基準值由人員出入監控系統自動統計計算;各時間間隔內進出人員的折算當量可由該時間間隔內所有進入樓宇人員自進入樓宇到本次時間間隔結束的時間總和,扣減所有離開樓宇人員自離開樓宇到本次時間間隔結束的時間總和,除以該時間間隔總時長計算獲得,計算結果為正值代表該時間間隔排污人口當量增加,負值代表該時間間隔排污人口當量減少。以某城市樓宇為例,如2:00—3:00取樣時間間隔內,2:15有10人離開樓宇,則10人離開樓宇到本次時間間隔結束的總時間為10*45 min=450 min;2:45有20人進入樓宇,則20人進入樓宇到本次時間間隔結束的總時間為20*15 min=300 min,據此可計算2:00 ~ 3:00取樣時間間隔內出入樓宇人員停留時間為300-450=-150 min,人口當量為-150/60=-2.5,如2:00 ~ 3:00取樣時間間隔起始點人數200人,則該時間間隔的人口當量為200-2.5=197.5人。
鑒于居民樓宇人員進出情況的特殊性,為盡量降低對樓宇內居民生活的影響,原則上該人員出入監控系統不做人員身份識別,不做每個個體在樓宇內停留時間的具體分析,只記錄每個時間點的人員進出數量,也就是說人員出入監控系統只記錄某時間點有多少人員進入樓宇,有多少人員離開樓宇。隨著環保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作為全廠廢水*的重要環節之一,脫硫廢水處理方案的選擇和優化正在得到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燃煤煙氣中含有原煤及上游系統帶來的F-、Cl-和微量重金屬,進入吸收塔后被洗滌下來進圖漿液,F-與漿液中的鋁聯合作用對石灰石的溶解產生屏蔽影響,致使石灰石溶解性減弱,降低脫硫效率;而Cl-濃度過高容易導致爛漿影響脫水效率及石膏品質,并易腐蝕設備及結果——故濕法脫硫需排除一部分濾液水作為脫硫廢水,以達到控制F-、Cl-濃度并維持物料平衡的目的;脫硫廢水中含有大量固體懸浮物、過飽和亞硫酸鹽、硫酸鹽、氯化物以及微量重金屬,不滿足國家排放標準,這就要求電廠根據其廢水水質及具體情況選擇zui合適的脫硫廢水處理方案。
每天30立方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2 常見廢水處理方案介紹
2.1 脫硫廢水一體化處理技術
脫硫廢水一體化處理工藝的開發主要依托一體化藥劑的研制,并將工藝設備進行撬裝組合,便于現場安裝及運維。
脫硫廢水進入一體化處理裝置中,與一體化高效絮凝劑(送料量變頻調節)反應并充分混凝、沉淀、澄清——處理后的溢流清水自流進入清水箱,通過清水外排泵送至達標排放接口;底流通過污泥泵送至真空皮帶機或其他脫水設備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后與石膏摻混后進行外運處理。
較常規三聯箱技術路線,該工藝污泥處理流程優化“離心機/板框壓濾機”操作單元基于以下如下理論論證分析:1).脫硫廢水進入一體化處理裝置底流排泥為絮團狀物體,其密度滿足脫水機運行要求;2)藥劑改變了固體物料的親水特質,使固體物料滿足脫水條件;3)摻混后的石膏滿足《JC/T 2074—2011煙氣脫硫石膏》對脫硫石膏品質的相關要求(氣味、附著水含量、二水硫酸鈣及半水亞硫酸鈣等成分含量、pH值、氯離子)。
2.2 中和沉淀絮凝過濾工藝
廢水緩沖箱來脫硫廢水進入三聯箱后,在三聯箱的中和箱內投加石灰乳溶液,快速攪拌將 pH 調整為 9.0~9.5 之間;中和箱內出水自流入反應箱,在反應箱投加有機硫和凝聚劑,將不能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淀的殘余重金屬以硫化物沉淀的形式去除;反應箱出水進入絮凝箱,在絮凝箱內投加助凝劑,在低轉速攪拌下進行絮凝反應,促進絮體進一步長大,然后通過澄清池沉淀去除;澄清出水再進入氧化箱進行氧化還原處理,氧化水中的還原性物質,降低出水的 COD 含量;在出水中加酸調節 pH至 6~9,由清水泵送至原水點。澄清池底部污泥通過污泥輸送泵送至壓濾機,經壓濾機脫水后泥餅送至特定場所外排,濃水返回預沉池重新處理。
2.3 電絮凝工藝
電絮凝工藝是近年來出現在水處理方面的新工藝,在印染和電鍍廢水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在脫硫廢水處理方面應用較少。
電絮凝即電凝聚,其原理是將廢水作為可電解的介質,通過正負電極導以電流進行電解,這時可以產生三方面的作用:,當采用鐵板或鋁板作為陽極時,則鐵或鋁失去電子后將逐步溶解在水中成為鐵或鋁離子,并與水中的氫氧根結合起到混凝作用,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與膠體雜質;第二,在電解過程中,陰極和陽極還會不斷地產生 H2和O2氣體,這些氣體以微小氣泡形式逸出,可以起到類似氣浮中的溶氣作用,使廢水中的微粒雜質附著在氣泡上浮至水面,而后成為較易去除的浮渣得以去除;第三,重金屬離子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將直接被電解氧化還原成重金屬或其他一些無害的或沉淀的物質得以去除。該技術zui大特點是電絮凝代替化學絮凝,不需要加凝聚劑和助凝劑,由電極板提供絮凝所需離子;同時,其還具備三大輔助功能:滅菌、脫色、除臭。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