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政委
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80m3/d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80m3/d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曝氣生物濾池或厭氧生物濾池。前三種用于需氧生物處理過程,后一種用于厭氧過程。早出現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間歇砂濾池和接觸濾池(滿盛碎塊的水池)。它們的運行都是間歇的,過濾-休閑或充水-接觸-放水-休閑,構成一個工作周期。它們是污水灌溉的發展,是以土壤自凈現象為基礎的。接著就出現了連續運行的生物濾池。新型塑料問世后,又有了新的發展。
生物膜法生物濾池
生物膜法中常用的一種生物器。使用的生物載體是小塊料(如碎石塊、塑料填料)或塑料型塊,堆放或疊放成濾床,故常稱濾料。與水處理中的一般濾池不同,生物濾池的濾床暴露在空氣中,廢水灑到濾床上。布水器有多種形式,有固定式的,有移動式的。回轉式布水器使用廣。它以兩根或多根對稱布置的水平穿孔管為主體,能繞池心旋轉。穿孔管貼近濾床表面,水從孔中流出。布水器的工作是連續的,但對局部床面的施水是間歇的,這承繼了污水灌溉間歇灌水的概念。濾床的下面有用磚或特制陶塊、混凝土塊鋪成的集水層。
再下面是池底。集水層和池外相通,既排水又通風。工作時,廢水沿載體表面從上向下流過濾床,和生長在載體表面上的大量微生物和附著水密切接觸進行物質交換。污染物進入生物膜,代謝產物進入水流。出水并帶有剝落的生物膜碎屑,需用沉淀池分離。生物膜所需要的溶解氧直接或通過水流從空氣中取得。在普通生物濾池中,生物粘膜層較厚,貼近載體的部分常處在無氧狀態。
濾床的深度和濾率、濾料有關。碎石濾床的深度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多采用1.8~2米左右。深度如果提高,濾床表層容易堵塞積水。濾率在1~4左右,如果提高床面也容易積水。首先突破的是濾率的提高。水力負荷率(即濾率)提高到8~10以上時,水流的沖刷作用使生物膜不致堵塞濾床,而且有機物負荷率,可從0.2左右提高到1以上。為了滿足水力負荷率的要求,來水常用回流稀釋。為了穩定處理效率,可采用兩級串聯。這種流程革新、負荷率提高、構造不變的生物濾池稱高負荷率生物濾池。
80m3/d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繼而發現,濾床深度從2米左右提高到8米以上時,通風改善,即使水力負荷率提高,濾床也不再堵塞,濾池工作良好,同時有機物負荷率也可以提高到1左右。因為這種濾池的平面直徑一般為池高的1/6~1/8左右,外形像塔,故稱塔式濾池。自塑料型塊問世后,通風、堵塞等不再成為問題,濾床深度和濾率可根據需要進行設計。
生物膜法生物轉盤
是隨著塑料的普及而出現的。數十片、近百片塑料或玻璃鋼圓盤用軸貫串,平放在一個斷面呈半圓形的條形槽的槽面上。盤徑一般不超過4米,槽徑約大幾厘米。有電動機和減速裝置轉動盤軸,轉速1.5~3轉/分左右,決定于盤徑,盤的周邊線速度在15米/分左右。
廢水從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盤軸高出水面,盤面約40%浸在水中,約60%暴露在空氣中。盤軸轉動時,盤面交替與廢水和空氣接觸。盤面為微生物生長形成的膜狀物所覆蓋,生物膜交替地與廢水和空氣充分接觸,不斷地取得污染物和氧氣,凈化廢水。膜和盤面之間因轉動而產生切應力,隨著膜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膜從盤面脫落,隨水流走。
除磷、脫氮
(1)除磷。
城市廢水中磷的主要來源是糞便、洗滌劑和某些工業廢水,以正磷酸鹽、聚磷酸鹽和有機磷的形式溶解于水中。常用的除磷方法有化學法和生物法。
1)化學法除磷。利用磷酸鹽與鐵鹽、石灰、鋁鹽等反應生成磷酸鐵、磷酸鈣、磷酸鋁等沉淀,將磷從廢水中排除。化學法的特點是磷的去除效率較高,處理結果穩定,污泥在處理和處置過程中不會重新釋放磷造成二次污染,但污泥的產量比較大。
2)生物法除磷。生物法除磷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廢水中溶解性磷酸鹽的過量吸收,沉淀分離而除磷。整個處理過程分為厭氧放磷和好氧吸磷兩個階段。
含有過量磷的廢水和含磷活性污泥進人厭氧狀態后,活性污泥中的聚磷商在厭氧狀態下,將體內積聚的聚磷分解為無機磷釋放回廢水中。這就是“厭氧放磷”。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