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A/O(厭氧/好氧)法
A/O(Anaerobic/Oxic)工藝(有硝化)即厭氧/好氧工藝是厭氧區和缺氧區組成的簡單的強化生物除磷工藝。
回流活性污泥被回流至厭氧區中,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受到壓抑而釋放出體內的磷酸鹽,產生能量用以吸收快速降解有機物,并轉化為PHB(聚β羥丁基酸)儲存起來。然后混合液進入好氧區,聚磷菌在好氧條件下降解體內儲存的PHB產生能量,用于細胞的合成和吸磷,形成高濃度的含磷污泥,隨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統,從而達到生物除磷的目的。
在具有足夠泥齡的條件下,BOD5在好氧池內被降解的同時,也完成硝化反應。
因為回流活性污泥被回流至厭氧區,在好氧區按硝化設計時,該系統也同時具有脫氮功能,其脫氮效率取決于活性污泥回流比。
A/O工藝有硝化時存在以下缺點:
為了避免回流活性污泥中所含硝酸鹽氮破壞厭氧系統影響除磷效果,污泥回流量需要控制,因此其脫氮效率有限。也就是說該工藝的主要功能在于除磷。
因為要進行硝化反應,系統的泥齡比無硝化A/O工藝的要長,從而使除磷效率有所降低。
2)、A/A/O法
A/A/O法即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其構造是在A/O工藝的厭氧區之后、好氧區之前增設一個缺氧區,好氧區具有硝化功能,并使好氧區中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區進行反硝化,使之脫氮。污水在流經三個不同功能分區的過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機物、氮和磷得到去除,達到同時進行生物除磷和生物除氮的目的。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在系統上,該工藝是簡單的除磷脫氮工藝,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的條件下,可抑制絲狀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脹,使得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泥水分離,在厭氧和缺氧段內只設攪拌機。由于厭氧、缺氧和好氧三個區嚴格分開,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長,脫氮除磷效果好。目前,該法在國內外廣泛使用國內大中型污水處理廠。
A2/O法的缺點
主要在于該工藝本身。脫氮需要保持較低的污泥負荷,以便充分進行硝化、達到較高的脫氮率,而生物除磷需要維持較高的污泥負荷、得到較大的剩余污泥量,以便達到較好的除磷效果,因此在設計中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進一步的優化,使兩者有機結合在一塊,以便達到最佳的除磷脫氮效果。
A2/O系列的缺點是流程復雜,必須設置單獨的二沉池和鼓風機房,通常也需要前置初沉池,占地面積大,系統水頭損失高;同時還需專門的回流設備和回流構筑物,管理水平要求較高。盡管如此,但該工藝相對成熟可靠,處理效果穩定,一般適用于具有較高運行管理水平的大型污水廠。污水處理工藝說明
該村污水由引水渠進入污水處理站,在進廠處設置粗格柵以去除體積較大的懸浮垃圾、木塊等雜物;粗格柵后設置一級泵房后進入細格柵井,細格柵再次攔截水中的不溶懸浮物質后自流入沉砂池,將水中的大顆粒不溶性SS沉于底部,沉砂池底設置污泥提升泵,以保證后續處理構筑物的正常運行。在沉砂池出水渠道上設置一根集油管,以撇除生活污水中的油類。以上部分主要去除水中的懸浮物或漂浮物以及砂粒、油類,為生活污水的預處理階段。
MBR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經過沉砂池后生活污水進入具有水解酸化作用的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以及對有機物等的降解后到SBR生化反應池,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安裝在SBR反應池內。污泥回流量約30%,回流至選擇區,為保證出水能夠穩定達標,處理后出水進入濾池,濾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后排入河內。剩余污泥由泵送入污泥濃縮池,然后進入脫水機房進行機械濃縮脫水、泥餅外運在肥料或者衛生填埋。在同一容器中進水時形成厭氧(此時不曝氣)、缺氧,而后停止進水,開始曝氣充氧,完成脫氮除磷過程,并在同一容器中沉淀,再加上撇水器出水,完成一個程序。這種方法與以空間進行分割的連續系統有所不同,它不需要回流污泥,也無專門的厭氧、缺氧、好氧分區,而是在同一容器中,分時段實行攪拌、曝氣、沉淀,形成厭氧、缺氧、好氧過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