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技術文章>>一體化農村改廁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參數
一體化農村改廁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參數 主要經營各類的污水處理設備,比如: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污水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污水處理設備等,每天的處理水量也有很多,有:25m3/d、30m3/d、35m3/d、40m3/d、50m3/d、60m3/d、70m3/d、80m3/d、100m3/d、120m3/d、200m3/d、300m3/d、400m3/d、500m3/d等等。
一體化農村改廁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參數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自1914 年由Arden和Lockett開創至今,已經104年的發展與實踐,在供氧方式、運轉條件、反應器形式等方面不斷得到革新和改進。早出現的傳統活性污泥法屬于推流式曝氣池,由于靠近水池進水口的基質濃度高于出口端的基質濃度,而初的設計沒有考慮到需氧量的變化,結果造成了一些部位氧的不足。為改進供氧不均勻的缺點,1936 年將均勻曝氣方式改為沿推流方向漸減曝氣方式,大部分的氧量在基質去除相當快的進水端輸人,而以內源代謝和衰減為主要反應作用的出水端僅需少量的氧,這也就是傳統活性污泥法比較標準的形式一一漸減曝氣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變種(階段曝氣法)于1942 年出現。階段曝氣法又稱多點進水法,進水分成幾股,然后幾股污水從曝氣池的不同點進人,從而使需氧量分配均勻。在污泥同原水混合前,使污泥進行再曝氣的想法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1951年出現了接觸穩定活性污泥法,它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另外一種發展形式。為了避免在推流式曝氣池中因基質濃度梯度造成的微生物不適應,使微生物群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到20世紀50年代末,出現了*混合式活性污泥法,這種形式的優點是提供了一個有利于細菌絮體生長,不利于絲狀菌生長的環境,污泥的沉降和密實性都很好,但是由于基質梯度的變化使系統容易受有毒物質的千擾。為了克服其他幾種改進形式的缺點(必須處置大量的污泥、流程的運行控制要求嚴格),出現了延時曝氣法,由于有一個完整的細胞平均停留時間,所以穩定程度相當高,然而由于經濟問題的限制,它僅用于污水濃度低的小型設施。另外還出現了純氧曝氣法、深井曝氣法等。
(1.1)SBR法的發展
作為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改進,SBR法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SBR法是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又稱序批式反應器) 的簡稱,它是目前受到國內外廣泛重視、研究和應用較多的一種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特別是隨著*的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污水處理廠自動化管理程度大大提高,為SBR活性污泥法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SBR工藝在設計和運行中,根據不同的水質條件、使用場合和出水要求,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許多變型。ICEAS與傳統SBR相比,增加了一個預反應區且連續進水、間歇排水,但由于在沉淀期進水影響了泥水分離,使進水水質受到了限制。DAT-IAT 工藝克服了ICEAS的缺點,將預反應區改為與SBR反應池IAT分立的預曝氣池DAT, DAT 連續進水、連續曝氣,主體間歇反應器IAT在沉淀階段不受進水的影響且增加了從IAT到DAT的回流。但是對于含生物難降解有機物污水的處理,DAT-IAT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CASS工藝克服了這個缺點,將ICEAS的預反應區革新為容積小、設計更加優化合理的生物選擇器并將主反應區的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選擇器,沉淀階段不進水,因而系統更加穩定,且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IDEA 又是CASS的發展,主要是將生物選擇器改為與SBR 主體構筑物分立的預混合池。但以上工藝均只能做到進水連續而排水間歇。為了克服間歇排水的缺點,UNITANK工藝集合了SBR和三溝式氧化溝的優點,一體化設計,做到連續進水連續出水并且污泥自動回流,與CASS相比省去了污泥回流設備。但UNITANK 工藝還存在中溝污泥濃度低及過分依賴于儀表裝置等缺點,如一旦進水閥門損壞,整個系統將無法工作。為了克服UNTANK 工藝的缺點,又產生了一種新型的SBR系統MSBR。它實質上是將A/A/O工藝與SBR系統串聯而成,采用單池多格方式,省去了許多閥門儀表等,增加了污泥回流又保證了較高的污泥濃度,有很好的脫氮除磷效果。近幾年,其他許多SBR系統的研究也得到了深人,如厭氧SBR、多級SBR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深人研究,將出現更多的SBR改型工藝。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