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沒有單尚華的音訊了。單或許是中國硬的行業協會的秘書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并且,單還是中國鋼鐵業與國際礦佬進口鐵礦石談判小組的成員,面對媒體,他多次放過狠話,隔三差五就放一回。但單突然就禁聲了,消失了。日前發生澳礦力拓間諜案,4名力拓員工被拘。復有傳言,中國進口鐵礦石談判小組全數卷入此案——單尚華尚好?
終于,7月31日中鋼協舉行新聞發布會,單尚華又出現了。這回,主角們是中鋼協的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單是干活的。
其間,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接受媒體記者采訪,他拿出單尚華的報告,邊指給記者看邊逐行念道:“一旦確定2009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即為全國統一價,所有中國企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執行一個價格,無資質企業可以找貿易商代理,只能收取代理費,以逐步結束我國進口鐵礦石的混亂局面,形成中國進口鐵礦石新模式。”
自1981年國際鐵礦石供求談判機制形成以來,鐵礦石價格沒有大波動。但自2003年中國成為鐵礦石大進口國并參與談判后,中國幾乎每談必敗,聽命于別人的談判結果。據估算,6年間中國鋼企僅因此就多支出約7000多億元,相當于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總和的1倍多。
2008年下半年,中國商務部將2009年與國際礦佬的進口鐵礦石談判權由寶鋼轉給中鋼協,此時單尚華就任中鋼協只數月。此前在中鋼協成立的七八年間,中鋼協只有副秘書長,沒有秘書長。單尚華在原冶金部工作了近20年,并曾在企業和規劃部門任職,偶吸煙。
一俟就職,單尚華與國際礦佬頻頻叫板。1月9日,中鋼協提出鐵礦石降價40%。但其后,國際礦佬各個擊破,逐個與日韓歐等鋼企達成價格協議,而中鋼協一再聲明不跟進,到7月23日中方獨自陷入絕地時,單尚華反而不吱聲了。
單尚華以為,中鋼協是有底氣的。中國鐵礦石消費占世界60%,應有定價權。但實際上,單尚華是站在沙灘上。滅中鋼協威風的是自家人。今年2月,中鋼協公布《自律公約》,要求鋼鐵企業鐵礦石進口量不得超過其自用量,但大家卻反而趁低搶購囤積,大鋼廠與國際礦佬聯手制造新的價格雙軌制,加價倒賣鐵礦石給中小鋼廠,暴利呀。寶鋼雖貴為央企,但亦利益自重。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在中鋼協與老外談判時,寶鋼多次提價鋼材,隨后各大鋼廠紛紛跟進,打得中鋼協的談判陣腳大亂。
中鋼協殺雞給猴看,對不聽號令的山東省日照國際鐵礦石交易中心痛下殺手。此交易中心獲得日照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其業務主管系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這樣,準官方的中鋼協與地方政府及央企斗了一把。這對一個行業協會已屬不易,要它更奮起殺猴,只怕更大的領導都要撓頭。
不僅國企難纏,中小民營鋼企亦不聽話,他們兀自聯手與國際礦佬簽了合同。中小鋼企與老外聯手是有道理的,他們長期明里暗里受到國企排擠,宏觀調控來了他們是倒霉蛋,經濟形勢差了他們只能喝湯。權利地位不平等,此時如何要求他們步調一致? 老外比雞要兇猛。此次發生力拓案,正趕上中鋼協與國際礦佬談判慘烈,加之此前力拓毀約拒絕中鋁投資——今年2月中鋁簽約注資力拓195億美元。
如今中鋼協號令全國統一價,但進口來源多元,進口渠道眾多,利益訴求各異,特別是由于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們觀念的極大變化,以一行業協會之力,何以能實行計劃體制的“價格聯盟”?此時,單尚華有點像與大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