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鴻海的成長過程,郭臺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中國臺灣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里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臺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臺銘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長子。由于家境貧寒,1966年郭臺銘進入中國臺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后,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臺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中國臺灣地區興起,郭臺銘便從制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臺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臺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后發展奠定基礎。其后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沖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臺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占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中國臺灣之外開拓市場,并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臺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自初創鴻海,郭臺銘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中國臺灣、亞洲、世界。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臺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臺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系,郭臺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臺電腦中就有一臺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臺銘背后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臺銘認為,他應該是個上班、后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個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臺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制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準、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臺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臺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干,郭臺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臺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臺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中國臺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臺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臺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 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后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范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贊譽。
郭先生從徒手創業至今30載,企業資產由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億元(新臺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并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筑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鄉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鄉榮耀,巍巍豐功令海岳流芳。"
報道稱,58歲的中國臺灣人郭臺銘一直保持著低調。他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恨自己的名氣。而此前5年多的時間,他一直對《華爾街日報》的采訪要求置之不理。
"郭臺銘將他的商業判斷力與持之以恒的質量控制和競爭力的定價成功結合在一起,這才造就了他繁榮興旺的制造業帝國。"報道認為。鴻海精密在中國臺灣上市,與客戶交往時使用富士康這個名稱,目前公司市值已經達430億美元,相當于其全球十大競爭對手的市值總和。
郭臺銘本人和鴻海精密還控制著一系列單獨公布收入的關聯企業。"鴻海精密一位發言人說,郭臺銘的身價目前約為100億美元。"報道中稱。據了解,鴻海精密不僅為蘋果、任天堂、惠普和摩托羅拉公司生產產品,還為諾基亞、索尼、戴爾公司生產。 迷戀成吉思汗
龍華科技園區和鴻海精密,到處彌漫著郭臺銘的個人色彩。"極富個人魅力的郭臺銘在下屬中很有威信,他以軍閥的鐵腕管理著鴻海精密。"報道中稱。
在郭臺銘的右手腕上,戴有一串念珠,這是他從一處成吉思汗廟中得來的。郭臺銘稱這位13世紀的蒙古征服者是位英雄人物。
采訪中,郭臺銘稱:"我總對員工們說,集體利益要高于個人利益。"
在龍華科技園,郭臺銘與中國政府官員的合影被放大鑲嵌后懸掛在顯眼處,郭臺銘身先士卒,每天工作16個小時,到了晚上依然駕駛著一輛配備了自行車鈴的高爾夫球車,在龍華園內巡視,數十年如一日。他會時不時停下車,或是抽查生產線的運轉狀況,或是幫助工人維修設備。
公司經理往往被要求閱讀并背誦一本名為《郭臺銘語錄》的小冊子,其中有一條這樣寫道:對任何組織而言,重要的是領導層,而非管理層;必須具備為了大眾利益而充當獨裁者的決斷力。會議期間,郭臺銘往往站著發言,一邊說一邊用筆在旁邊的大紙板上勾畫。
鴻海精密的競爭對手很難望其項背。四年前,鴻海精密的收入尚不及穩坐業內頭把交椅已有數年之久的偉創力國際,而如今,偉創力國際與加州企業旭創合并,二者收入相加也僅為鴻海精密的2/3左右。 流水線工人:每小時4.5元
"龍華廠的工人24小時不間斷地在組裝線上倒班工作。他們的工資按發達國家標準少得可憐。"報道中說,該廠基礎的組裝工作每小時報酬為60美分(約4.5元人民幣),與法定的低工資(深圳關外低工資標準為730元)持平。(摳門的老板)
報道中稱,龍華有近1/7的工人為蘋果公司生產產品。2006年,英國一家小報曝光龍華的工人待遇糟糕,特別是那些為蘋果公司生產iPod的工人。
根據蘋果公司2006年8月公布的一份報告,該公司派出的一個調查組在龍華發現諸多違反供應商行為守則的做法,其中包括三處廠外宿舍過于擁擠。
按照蘋果公司的要求,供應商應將工人每周的工作時間控制在60小時以內。但據蘋果公司的估計,龍華1/3的工人的工作時間超過了此限制。
不過報告稱,蘋果公司認為鴻海總體上遵守了行為守則的"主要方面"。郭臺銘則憤然否認了那些批評報道。
報道稱,龍華基地內多數工人都身著制服,這些工人中,年輕的不過16歲。